下载此文档

《玉蟾真言》观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玉蟾真言》观后感
《玉蟾真言》观后感1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南宋时期得道真人。出身微寒,六岁丧父,随母亲改嫁海南省澄迈县白家,遂改名白玉蟾。不为命运所困,刻苦异常,博览群经。十六岁离家云游,后到武夷山止止庵与道家南宗四世祖陈楠真人
《玉蟾真言》观后感
《玉蟾真言》观后感1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南宋时期得道真人。出身微寒,六岁丧父,随母亲改嫁海南省澄迈县白家,遂改名白玉蟾。不为命运所困,刻苦异常,博览群经。十六岁离家云游,后到武夷山止止庵与道家南宗四世祖陈楠真人结缘,尽学其道术。为人豪迈侠义,处世通透自然,能狂饮酒而不醉,常乘酒兴挥洒情意,其工书诗画,自成一体,飘逸绝伦,尤其擅长画梅竹,其风格影响后世。
当时,学道修道之风颇为不正,世人或沉溺于各种旁门左道,或只谈心性而不做实功,或明面一套暗里一套。玉蟾真人对此颇为不屑不爽,为指明修炼大道的方向,遂把自己平生的所学所感用文字表述,以正视听。
学道修道必有所禁忌
禁忌之一:自欺欺人,人为地把“道”神化或玄化。
世人皆知老子《道德经》区区五千余字,影响后世已两千余年。人或问:若读得通《道德经》,是否便可拥有改天换日,点石成金的超能力?此问荒谬至极,若真如此神奇,老子何不站在群山之巅轻轻一挥手,便让世间太平,何须等到秦皇来一统六国,结束大乱大争之世?因此,“道”不可神化。
魏晋时期,当世文人推崇老庄学说,玄学兴起。学术上只知其表不及其里,断章取义而繁琐迂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老庄学问粉饰得无以复加,行为上纵情于声色清谈,沉溺于饮酒服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却自以为名士之清静无为,不知半点民间疾苦。后世有许多虚伪之文人,向往其为“魏晋风流”。对此,先前有王充作《论衡》早有警世之言,后来有刘勰著《文心雕龙》对此加以深刻批判。尔后五胡乱华,中原大地沦陷敌手,中华文明再度面临生死考验。果真老庄复生,见后世把自家学问做此妖孽状,只怕恨不得把自己的书速速烧掉作罢。因此,“道”不可玄化。
然而,何为“道”?《》已作生动表述:“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也就是说,“道”至大至小,天地间有道,尘埃里也有道。得道之人必可俯身尘埃之中而超脱于天地之外。如此便知,可明了“道”虽妙不可言,不可人为地去神化或玄化,否则如何自然?
禁忌之二:虚伪做作,拘于形式或流于形式。
世间学道修道者或有此疑问:“从今起欲修道,需要蓄点胡子?需要换个发型?需要穿套道服?需要坐个蒲团?”
从古至今,有欺世盗名之道长,蓄点胡子,整个发型,穿套道服,言必引经据典,行必端庄方正;有狂傲疯癫之道长,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念经画符语无伦次,以此标新立异,显示卓尔不群;有虚伪矫情之道长,把“道”描述得高深莫测,嘴上只会念念叨叨“不知道,不知道”,看似谦虚谨慎,实则懦弱无力,跟死了老公的寡妇一般。以上三者,只看表象而不知其实质者,将以其为真人也。
《道德经》有言:“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老子曾经在周王室做过史官,必定亲身所见所闻《周礼》之教拘于形式而繁琐僵硬,故有此一言。
然而,回归到周朝初期的现实条件,周公为维持天下之大一统亦有许多不可言说的'无奈,才不厌其烦地作《周礼》,意图通过束缚诸侯王公之一言一行而不起非分之心。“礼不下庶人”,并非看不起老百姓,而是不想老百姓因事事循礼而呆若木鸡。因此,一代变法宗师商鞅有言:“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如果商鞅是个二楞子,秦国变法早就流产了。后世理学有意掩盖礼教束缚之苦,在统治者的授意之下,竟然把它当成是“文明之教”,贻笑大方而已。
又或有此疑问:“那么为何入了宗教便要统一服装发型,统一饮食,遵循其清规戒律?”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宗教好比是一所医院,多数人因为不爱惜生命而得了重大疾病,要送进医院抢救,不得乖乖听从医生的种种嘱咐?因此,非要拘于某种形式,那必然是无奈的下策,并非道法自然。一个人如果安然自得,无病无痛,跑去医院躺着干嘛?那或有疑问,世间有另类高人比如弘一法师于生命繁华之时遁入空门,何解?进医院不全然是丧事,也有喜事,比如说等待婴儿的出生,接友人康复出院。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道修道之人当然需要克服种种诱惑,看破种种假象,如何克服看破皆在一个“活”字。假定某位学道修道之人,非要吃什么而不吃什么,非要穿什么而不穿什么,非要做什么而不做什么,这就是背道而驰。水无常形,流水不腐,李小龙先生的“无法为有法”“无限为有限”的武术思想则是“活”的最好体现。
说白了,身体要做实功,脑袋不要一根筋。
禁忌之三:急功近利,立门户之见。
从古至今,都有人存一痴心妄想,或偶遇某个高人,或

《玉蟾真言》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杏杏铺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9-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