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
内容要点
概述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一、概述
定义
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
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
巩膜及黏膜黄染。
特点
普遍性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
内容要点
概述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一、概述
定义
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
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
巩膜及黏膜黄染。
特点
普遍性
复杂性
危害性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增加
转运不足
肝功能不成熟
肠肝循环特殊
饥饿、缺氧、脱水、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可出现或加重黄疸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physiologicjaundice)(pathologicjaundice)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
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程度
足月<221μmol/L
早产<257μmol/L
足月>221μmol/L
早产>257μmol/L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
>85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结合胆红素
<34μmol/L
>34μmol/L
退而复现
一般情况
无
良好
有相应表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病理性黄疸常见病因*
新生儿肝炎
感染性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
非感染性 先天性胆道畸形
其他:母乳性黄疸、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
非感染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
定义: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溶血,仅发生胎儿、新生儿期。
机制:由父亲遗传而母亲不具有的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胎儿红细胞致敏,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引起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最常见 ABO溶血病(%)
其次 Rh溶血病(%)
其它 MN溶血病少见(%)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
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
贫血:轻重不一,Rh溶血病出现早、重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bilirubinencephalopathy
非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
机制β-葡萄糖醛酸苷酶肠肝循环增加
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特点母乳喂养,一般4~7天开始出现持续1~4月;停母乳3~5天,胆红素水平下降50%,排除其它原因,可诊断。
是否继续吃母乳?肯定。
血清胆红素<257μmol/L不需停母乳
>257μmol/L暂停母乳3天
>342μmol/L加光疗
非感染性黄疸-G-6-PD缺陷
特点不完全显性伴性连锁遗传,遗传家族史
籍贯:两广,云贵川多见
机制胆红素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
表现黄疸、贫血
确诊G-6-PD活性↓G-6-PD基因突变位点
四、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病史
黄疸出现时间24小时内2~3天4~7天7天后
黄疸发生的速度溶血症败血症快
肝炎和胆道闭锁发展缓慢而持久
大小便颜色
其它家族史母妊娠史分娩史
黄染的色泽
颜色鲜明有光泽呈桔黄或金黄色→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黄疸
夹有暗绿色→有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确定有无贫血、出血点、肝脾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血型(ABO和Rh系统)
红细胞脆性实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G-6-PD活性测定G-6-PD基因检测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血型抗体检查新生儿溶血病
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转氨酶、血浆蛋白
病原体检测 新生儿肝炎败血症
肝胆B超/CT先天畸形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诊断步骤
正常或降低
总胆红素
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病、药物性溶血、感染、DIC
窒息、感染、头颅血肿、IDM幽门狭窄、小肠闭锁、Lucey-Driscoll综合征、Grigler-Naji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
甲低、母乳性黄疸
感染、胎胎输血
母胎输血、SGA
LGA、脐带延迟结扎
细菌或TORCH感染、肝炎、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囊性纤维化、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足月儿>,早产儿>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
改良Coombs试验
黄疸
升高
RBC压
《新生儿黄疸》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