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涉及暴力,恐怖,敬请家长留意,正确指导儿童,未成年人请勿收看!
中国古代刑罚中国文化概论
九族
“九族”之说最早见于《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常有“满门抄斩,后灭九族”的事情发生。其中的“灭九族”是封建社会中的株连制度,即一人犯了大罪,要株连其九族亲属。
九族具体指哪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历来说法不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
1、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指的是:从己身往上数: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从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加上自己总共九代人。
2、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父亲本族四代),母族三(母亲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1)父族四:指自己一家(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等),加上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成祖杀方孝孺时,曾诛其“十族”。所谓十族,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外加门下学生共十族,当时被杀之亲近之人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可谓残忍至极是也。
中国古代刑罚演变
刑罚专讲
“肉罚”之外的耻辱刑
刑罚命名变态现象
刑罚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古代刑罚经历了以墨、以墨、劓(读yì与义同音)、宫、剕(读fèi与废同音)、大辟为主的奴隶制刑罚和以笞、杖、徒、流、死为主的封建制刑罚两个发展阶段。直到清朝末年进行的刑罚改革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寿终正寝。中国古代刑罚的演变受生产方式的制约,趋势是逐渐轻刑化。
原始社会刑罚
墨、劓[yì] 、宫、剕[fèi] 、大辟
墨刑适用于异族俘虏和其他罪人,黥其额使其为奴,也是商朝惩戒官吏的一种刑罚。
劓刑即割鼻之刑,适用于奸宄盗攘伤人等罪。
夏商周时期规定男女不以义交者适用宫刑,春秋战国时期也适用于其他场合,如用于侮辱使臣、惩罚犯罪。
剕刑即断足之刑,为次死之刑,适用于决关梁、越城郭盗窃者。
大辟即死刑,适用于降叛、贼寇、惯犯、弑君、杀亲等罪。
封建社会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