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信仰、科学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0 年 5 月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10
第 28 卷第 2 期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 28 No. 2
信仰、科学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
李战奎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 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
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
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 信仰;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2936 (2010) 02 - 00011 - 05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作为文化的灵魂,信仰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并构成
该时代文化成就的本质特征,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多学者在论述信仰范畴时,大都关注
信仰的超越性至高性,忽略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正因为信仰是包含着理性与非理性的集
合,才得以可能产生科学信仰。而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一直以其终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特殊方
式指导着中国人的实践生活。对于这种特殊指导方式的性质,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在长期研究思考
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信仰是包含矛盾的价值体系
何谓信仰? 信仰与心理、认识、理想、道德等一样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象,信仰是在人类
进入智人阶段后从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独立出来的一种精神活动和文化现象。
人类需要信仰的根源有两个,即战胜死亡和自我超越。人生而有死,不仅个体,群体亦然。当太阳
的光最终熄灭之时,人类及其所成就的一切都将消失在永恒的黑暗里。人类不仅意识到生与死,而且意
识到生之短暂和死亡之不可避免,这比动物本能地恐惧死亡更为可怕!“人之所以关注死亡正视死亡,
正是为了理解死亡,战胜死亡”,人类借助信仰做到了这一点。在原始信仰、宗教信仰中的“灵魂不灭”观
念及“彼岸世界”的设计,为人的死后生活作了永恒的安排,为信徒的现实人生提供了稳定的心理基础;
哲学信仰中的“精神不死”的观念,让人相信他的思想、善行、业绩可以永垂不朽与世长存。这既是对死
亡的安慰,更是一种人生的希望,可以激励人们进行视死如归的艰难事业而无怨无悔[1 ] 。自我超越是信
仰人类学的第二主题。人出身于动物这一事实,使他永远也不能脱尽兽性,然而人毕竟是已有了数百万
年的进化史,他已不再与他幼年游戏的伙伴以同类相认了。从他在腰间系上一块兽皮以遮饰下身开始,
他便走上了一条自我克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道德之路,时至今日也没有结束。在这条道路上,原始
信仰中的神话英雄,宗教信仰中的善神与圣徒,哲学信仰中的现世英雄都给他指示了路标,树起了榜样,
使他能够信心百倍、毫不懈怠地走下去。
在信仰这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张力结构。无论何种信仰,都起码存在着两对张力
[收稿日期] 2009 - 02 - 20
[作者简介] 李战奎(1970 - ) ,男,陕西富平人,

信仰、科学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529 KB
  • 时间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