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之星:金绿宝石 ——善变的宝石
金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金绿宝石在珠宝界亦称“金绿玉”、“金绿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名如其石,金绿宝石的名字反映了其颜色的特征—明亮的蜜黄色和绿黄色。
梦幻之星:金绿宝石善变的宝石
金绿宝石能名列五大宝石, 除了其颜色的因素外,还因为它常具有“猫眼”或者“变色”效应。
另外,金绿宝石的透明晶体,其属于名贵宝石也因硬度大缘故。
指光线照射下,金绿宝石表面会出现一条闪光的亮带,犹如午时猫的眼睛,称为猫眼。
指在阳光下金绿宝石呈绿色,而在烛光下变为红色,称为变石。故有人称它是“白昼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
金绿宝石本身就是较稀少的矿物,能形成猫眼和变色效应者就更少,因而十分珍贵。金绿宝石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绿猫眼(cat’s eye) 。
芬芳的植物、清新的奇花异草,令人难忘的古城遗迹,这就是被誉为“印度洋上明珠”的狮子王国——斯里兰卡。
早在七世纪以前,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过斯里兰卡国王的一颗宝石为“无与伦比的宝石”。猫眼石是因为它本身如猫眼一般溜溜转动的色彩而被命名,因此以英文直译也称为‘猫眼石’,在国家标准中也只有金绿宝石猫眼可直称为猫眼。
猫眼石具有蜂蜜的色彩,尤其是它的一道光痕,会映到两侧面成为‘3道光痕’,因此它的价格被评断得很高。
以颜色而论,奶油色及柠檬色次于蜂蜜色,而褐色和灰色的评价则较低。
把猫眼放在光线之下。可以显现出一条很清楚的光线,而转动它时,光条则会产生左右摇动的现象,这就是猫眼的变色现象。
猫眼效应
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在宝石的表面有一条光带,随着光源和宝石的摆动,光带在宝石表面作平行移动,酷似猫的眼睛。
产生猫眼效应的三个条件:
宝石内含有丰富的平行排列的管状、纤维状内含物或定向解理等;宝石应琢磨成弧面型;弧面形宝石底面应平行内含物所在平面。
形成机理:
猫眼效应的产生是宝石及宝石内平行排列的内含物或定向结构对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猫眼宝石因为在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包裹体,当包体垂直色带方向,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一样的光带,在聚光手电的照射下,转动的猫眼宝石会一开一合,酷似猫儿的眼睛,“猫眼”也因此得名。
象征含义:
在亚洲,猫眼常被当作好运气的象征,在东南亚一带,猫眼石常被认为是好运气的象征,人们相信它会保护主人健康长寿,免于贫困。斯里兰卡人认为猫眼具有预兆妖邪的魔力。
梦幻之星:金绿宝石
在中国,猫眼古有“狮负”之称,就是被狮子背过的意思。这一叫法来自有关“狮子》一书。书中说:南蕃(今斯里兰卡)白胡山中产猫眼石多且质量好。山中有胡人“素无生业,唯畜一猫”。猫死后给主人托梦说“我已活矣,可掘观之”。胡人挖后只得两只眼。一眼又被埋在白胡山后,一眼准备置酒食吃掉为别。及至吞时,就有一猫如狮,背负主人腾空成仙而去。故名“狮负”。
猫眼与珍珠共同作为10月的生辰石。
从此,白胡山就有了猫眼石。它以其罕见的丝状光泽和锐利的“眼”,在莹润中透着智慧和无穷的灵性,被历代皇室宠爱,古有“礼冠须猫眼”之说
变石,也称亚历山大石(alexandrite)是金绿宝石中另一个珍贵品种,具有奇异的变色效应。有人赞誉它是“白天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
第一颗金绿宝石(变石的来历)
在1839年4月29日发现于俄国乌拉尔一个祖母绿矿山,当时,采矿工人沿着一条伟晶岩脉深掘祖母绿时,偶然发现一些与祖母绿的颜色不同的结晶体,其形态比祖母绿显得扁平。到晚上,在灯光下变成红色,引起在场者的惊奇,但谁也说不出它的名字,只觉得白天的颜色与晚上的不同,就称之为变石。后来,这些奇特的宝石就传到俄国王子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伯爵,也就是沙皇亚力山大二世的手中,他十分高兴,爱不释手。当他21岁生日时,他就把这些宝石镶嵌在王冠上,并亲自命名为亚力山大石。又因为其红绿二色是俄国国家皇家卫队的代表色,因此变石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
变色成因:一种对红、绿光吸收的平衡导致。
变石含微量Cr,铬在红宝石中形成红色,在祖母绿中形成绿色,而在变石中铬吸收的能量正好处于红色和绿色之中,因此宝石的颜色取决于所观察的光源。
变石在蓝绿光充足的日光下呈现绿色,在红光充足的烛光中呈现红色。
宝石材料赏析课件 金绿宝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