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做什么事?
如何在这个时间段,使自己听得有效果,不至于浪费时间?
希望讲座后给自己一个反馈:你有没有收获,你的收获是什么?
我们大家重温一个故事: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抱着一只公鸡走上了武汉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的学术报告,在众人惊愕的目光里,陶先生先撒了一把米在讲台上,然后按下鸡头让其吃米,不吃;掰开公鸡嘴巴硬灌,仍坚持不吃,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陶先生于是将公鸡放手,公鸡便欢快啄米不已——这就是著名的“鸡吃米”的故事。
毋庸置疑,鸡是应该吃米的,不吃米,公鸡怎么打鸣报晓,母鸡怎么生蛋孵蛋呢?亦如我们的学生,不学知识,怎么能从一个朴素的自然人成为高尚的社会人呢?他们的生命怎能因知识而得到升值呢?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做明白的
教育是做规矩的
教育是让大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转变: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实现从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
有效的“效”是“效果”之意。有效果,见效了,起作用了。高效的“效”是“效率”之意。效率高。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多。
讨论
结合你教学的实际,你认为课堂低效的表现有哪些?
课堂低效的表现
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重点不突出。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没有服务于当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缺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观念,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忽略组织教学,缺少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效表现
课型把握不准,对各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够清晰、到位。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尤其是有些教师课件的使用制约了课堂教学。
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知识的准确性有问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不够准确。
低效表现
教师的评价没有做到科学、公正。
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而且有些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不均等。
教师的情绪不高,不能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落实。
总结
应试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体现在:
(1)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原因:教师对教材和课标不熟练;教师对考核无经验;学习科目增加;升中考、高考竞争激烈。
(2)课程计划不能得到完全落实。研究性学习成为学校的装饰品;综合实践成为课程的点缀品;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奢侈品。
(3)学生视野狭窄,兴趣单调。
(4)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大,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归因:高考(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课改。
落实你来做什么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