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doc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新时期谣言借助互联网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点,遭遇突发事件后表现尤为突出。
以往学者们对谣言传播的动机做了大量研究,归结如下:

第一,.
要性或与个体相关但信息匮乏,谣言会在信息缺失的情境下为动荡的群体提供社会认知(BordiaDifonzo,2004)。
第二,与情境相关联的焦虑或恐惧加剧谣言的传播,谣言的传播行为被认为是减轻焦虑的手段(Rosnow。1988)。
第三,事件的反常性(胡钰,2000)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第四,人们对处理事件的社会组织缺乏了解和信任。
第五,谣言系以集体合作方式求证真相的过程。突发事件后,以上任何动机都可能成为谣言集中爆发的催化剂。借助互联网,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广度更是异常惊人,极易引发负面舆论危机。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突发事件后的网络谣言进行解读,试图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进程和主要传播途径,媒介在传播进程中扮演的角色,网络谣言的文本特征,以及受众的态度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首先,采用立意抽样法(purposeful selection),选取发生在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和2011年7月的温州动车事故两个突发事件作为案例。第二步,借助内容分析法,分别在两例个案中进行非随机抽样,选取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20例谣言作为样本。第三步,从20例样本中析出谣言传播的三个重要时间变量,即谣言的发源日、散布的高峰期和传播的终结。第四步,制定编码表,还原谣言的传播进程。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进程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萌生时期
在两个案例中,首例引发大规模关注的网络谣言均出现在事发48小时之内。日本地震数小时以内,多位知名漫画家葬身火海的帖子便出现在中国假面骑士联盟社区。该社区以动漫为主题,聚集了大量动漫粉丝,因此消息传出立即在动漫迷中引起不小震动。再看动车事故,11号谣言在网络上能够见到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次日晚22时01分,距离事发时间(20时34分)。
(二)网络谣言传播的高峰期
日本地震之后第3天至第5天,共出现6例新谣言,占样本总量的60%。根据表1显示的结果,与此同时正处在讨论高峰期的谣言也有6例(编号分别为02、03、04、05、06、09)。这一时期,由于旧谣言还未得到澄清,新谣言又相继出现,新旧谣言交织在一起,使得事件真相越发扑朔迷离。
再看动车事故,编号从12-19的8例谣言在这一阶段同时涌入公众视野,占据样本总量80%。谣言集中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同样在第4天达到谣言数量的最高峰。10例样本中仅有1例谣言(编号20)在第11天才出现,其它9例均在这一阶段处于讨论和散发的高峰期,与日本地震谣言特征基本一致。

(三)网络谣言的衰退期
第三阶段,从事发第6天至第9天。这一时期谣言的力量开始衰减。关于日本地震的03号、08号和09号谣言在这一时期被证实为谣传,人民网在这一时期澄清动车事件八大谣言。这时参与者由狂热渐趋冷静,当日谣言数量逐渐减少。
(四)谣言传播的拖尾期
从第9天之后开始,舆论危机的影响力减弱并出现拖尾:一是个别谣言虽已被证实其虚假性,仍有参与者执拗地坚持其固有思维和情感偏见,如07号(海底核

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