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组小组
小组成员:王程琳王慧
世界遗产—都江堰
Contents
都江堰简介
1
思考及启示
2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公元前3世纪中叶,由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当地的百姓历时8年建成的。
修建背景:岷江这条地上悬江一度成为古蜀国生存的极大障碍。
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岷江之患还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以致民不聊生
修建前后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古往今来,一切水利工程,归根结底,不外乎为清除泥沙和防御洪水两大问题,水利工程的成败得失皆取决于此。
作为两千多年前建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并没有采纳所谓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建造雄伟的大坝,可是它却承载了“天府之国”千年的风调雨顺。
都江堰依自然之势修建而成,分水堤、引水口、泄洪堤三大主要部分,而民间则形象地称这三处设施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分水堤—鱼嘴
引水口(宝瓶口)
泄洪堤(飞沙堰)
赵朴初先生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都江堰的成功:
首先取决于它的建设者“道法自然”的科学态度。无论是“深淘滩,低作堰”,还是“凹岸引水,凸岸排沙”,“正面引水,侧面排沙”,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其次,缘于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都江堰所在的玉垒山,是非常坚硬的子母岩,李冰父子用火烧,用水泼,用工具凿,硬是在山岩上开出一个“灌口”,从而使内江的水由宝瓶口进入后顺应其居高临下的地势,不断分流,形成扇形自流灌溉系统。
第三,得益于一个完整的治理系统。都江堰由渠首三大工程加上其它附属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导水、壅水、分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相组合的系统工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建设者崇高的职业良知。李冰是那个时候四川省的省长,他想的是如何趋利避害,造福一方,并付诸行动,于是才有了岁岁安澜的岷江河,才有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世界遗产—都江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