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学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lexader Gottlieb aumgarten,1714-1762年)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位,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他认为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美学产生以来的历史表明,给美学下定义而能让大家都同意是困难的,然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又必须有一个定义。从美学出现之日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于什么是美学,各种权威性的美学家、美学论著、美学辞典,百科全书,真可谓言人人殊。对各种不同的定义进行归纳,基本的有五: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4、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学科;5、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学科。
美学定义
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从美学诞生至今,关于美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的定义有五种: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张法先生说,“美学不是要追求一个统一的定义,而是看历史上各个美学家是怎样下定义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学是被怎样讲述的。”
经典著作
四篇对美学范式具有开启作用的文章
《大希庇阿斯篇》
《论特征》
《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美学讲演录》
七本对美学体系具有影响的专著
《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在结构美学上有两大特点:一,从以审美判断力为中心,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去探讨审美的本质的。得出一种主体的普遍性(类似于美的本质)是审美的基础。二,划分两类审美判断力,美与崇高,即两类最普遍的审美类型。
《美学》
黑格尔《美学》在结构上有三大特点:一,从美的本质定义出发,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用理念确立了美的核心,用感性区别于理念的其它表现形式,从而解释一切美的现象。二,理念显现在感性上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是与宇宙进化历史相一致的,无机物是感性的最低级,艺术是感性的最高级,美有统一的定义,艺术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态,美学只须研究艺术就足够了,艺术门类有七,但具有典型的是五,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诗包括史诗、抒情诗、戏剧体诗);美学只研究这五门艺术就可以获得关于美的普遍法则。三,五门艺术从审美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象征型(建筑)、古典型(雕刻)、浪漫型(绘画、音乐、诗歌),三大审美类型囊括了一切美的对象。你只要掌握了美的本质、五大艺术、三大类型,就掌握了宇宙间的美。
《美学与艺术理论》
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是美的本质消失之后,坚持美学各部分统一性的美学原理著作。德索的本意不是要用此本书建立一个美学体系,而是要想通过这本书建立两个理论体系,一个美学体系,一个艺术体系。首先,他要把艺术科学从美学里独立出去,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两个学科的明晰;然后,在把艺术独立出去之后,又要看到,美学与艺术学在很多方面是联系在一起,二者经常都在“联合行动”。因此,最后,通过一本书把这两个体系放到一起来讲。这样一来,从实际的效果看,又变成了一个包含审美对象、审美经验、艺术为一体的美学体系。此书又代表了西方美学原理的一个转折,在第一部分不是讲美的本质,而是讲审美对象。
《审美态度》
朗费德《审美态度》是美的本质消失后单从审美心理学来结构一个美学原理的典型。朗菲德以三大部分组成了自己的体系:第一,把欧洲的心理美学理论综合起来予以体系化,具体来说,就是把闵斯特堡、普芙,布洛和心理距离理论,浮龙·李,谷鲁斯的内模仿理论,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这三大学说综合起来,构成心理学美学的基本框架。第二,用美国自然主义美学实证性和经验性来规范欧洲的心理美学。美国自然主义是一种泛化的美感论,这样会使欧洲理论失去其优美的结构和逻辑的整一,因此,朗菲德在用美国理论质询欧洲理论的不实之处和空泛之处的同时,把审美心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艺术方面,用艺术史的实例去证明欧洲审美心理学原理的正确,二是形式美方面,对欧洲审美心理作了形式美方面的引申,同时,一方面用形式美来完善了欧洲审美心理体系,另方面,形式美即在艺术之中,把美学的艺术方面结合了起来,形式美也在自然和社会之中,把美国自然主义美学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进来。因此,朗菲德的理论,实际上是由三个部分构成,一,审美主体,这是基础;二,艺术作品,是审美
什么是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