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混合结构体系.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目前一般是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也称砖混结构。
第一节混合结构的优点和应用范围
一般五层或五层以下的楼房,如住宅、宿舍、办公室、学校、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都适宜采用混合结构
三个主要优点:
(1)主要承重结构(墙体)是用砖砌,这些材料在任何地区都很容易得到,符合就地取材原则。
(2)多层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一般容易达到刚性方案的构造要求,故混合结构房屋的刚度较大。(可以说,它的性质与剪力墙结构体系类似,只不过它的“剪力墙”材料是砖砌体而已。诚然,利用砖砌体的剪力墙材料是很不理想,也很不合适的)。
(3)三大材料主要用在楼(屋)盖上面,可以节省三大材料,有很好的经济指标。
混合结构每平米建筑面积所用工料
对比相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工料
钢材 8~10
20~28
水泥 80~90
100~140
木材约
砖 200~250块
90~120块
劳动力约3工
约4工
墙体改革
混合结构也有它一定的缺点。由于砖砌体的强度毕竟还很低,故利用砖墙承重时,房屋层数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抗震性能差,在地震区使用也受到一定限制。混合结构的更大缺点,还在于墙体砌筑工程繁重,施工进度慢,不能满足建设形式发展速度的需要。
大型墙板和砌块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型式,尤其是大型墙板,几乎是全装配化的结构体系,要实现装配化,必须有“三化”配合(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技术机械化)。当前由于条件所限,大型墙板和砌块结构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只能说是墙体改革的一个开端而已。
墙体改革趋势的另一个反映,是框架轻板结构的出现。加气混凝土板、合成纤维板、石膏板、塑料板等。
第二节混合结构房屋的墙体布置
一、墙体布置方案
(一)横墙承重方案
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故整体刚度好。由于外纵墙不是承重墙,故外纵墙立面处理比较方便,可以开设较大的门窗洞。其缺点是横墙间距很密,房间布置灵活性差,故多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二)纵墙承重方案
优点是房间的空间可以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小。其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纵墙受力集中,纵墙较厚或要加壁柱。
(三)纵横墙承重方案
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间距比纵墙承重方案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四)内框架承重方案
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以柱代替内承重墙在使用上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故内框架承重方案一般用于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等建筑。
二、墙体构造要求
(一)须注意横墙间距的大小
(二)纵墙宜尽可能贯通
(三)墙体要适当加设壁柱
(四)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
(五)墙体要适当设置沉降缝
第三节混合结构房屋的楼盖布置
一、装配式楼盖的选型:铺板式
二、装配式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横墙、纵墙、纵横墙
三、现浇式楼盖的选型:单向板肋形楼盖、双向板肋形楼盖
四、现浇式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梁、板的经济跨度,根据实践经验大致如下:
单向板:2~3m(~);
双向板:3~5m
次梁:4~7m
五、现浇楼盖的组成及传力系统
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
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双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
板→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六、现浇式楼盖中梁、板尺寸的要求

混合结构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