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广西的少数民族除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具有严格的宗教意义外,其他少数民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多属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并形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存各种寺庙,如大王庙、土地庙、龙王庙、观音庙等等,供奉各路神仙,壮族、侗族等一些民族还在家里设神龛,供奉祖先。各种神职人员或称“道公”、“师公”,或称“社老”、“庙老”等,各司其职,但一般不脱产。每遇上久旱未雨,便要到龙王庙祭拜龙王爷早日普降甘雨;村里或家里有异样事情发生,都要求神向鬼,举行宗教仪式活动;青年人谈婚论嫁,要先请算命先生算命合婚,择吉日良辰婚嫁;老人死了要请道公超度,选择风水宝地下葬等多种信仰风俗。
三大宗教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在21世纪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在21世纪初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10亿信徒(2006年),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特点是博爱、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时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和平、顺从、安宁,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爱护世界上的一切被创造物(生物和矿物,)敬主爱人以求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由麦加古莱什人穆罕默德(约570~632)传播。在亚洲、非洲,欧洲,特别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信仰者总数超过12亿人(2008年)。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特点是和平、仁爱、自强不息。
佛教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在21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佛法里面有完整一整套次第的修行方法,让我们认识“心”的本性,从而断除烦恼。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让人们断除“恶”的行为、行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行为,通过修行减少自己内心的烦恼的方法、简单来说教义唯有“无我利他的悲心,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在中国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包括藏传佛教。
道教
道教是玉清教主元始天尊
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她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中国的民俗基本上是属于道教的,道教信仰深深积淀在传统民俗里,影响着信仰习俗、祖宗崇拜、节日习俗、娱乐习俗和方术活动。本命年拜太岁,祭祀先人烧纸钱,春节祭灶王、贴对联、放鞭炮、接财神、拜天公、闹元宵,这些习俗都起源于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根”文化: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以最基本的血缘关系出发派发家庭关系、亲
社会文化环境—宗教信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