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国道特大桥挖井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是由【十二贾氏】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道特大桥挖井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挖井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
跨xx国道特大桥共有三处挖井基础分别是33、34、35墩基础,
对应桩号分别为DK473+、DK473+、DK473+。其表
层有少量的杂填土及粉质粘土,下部岩层主要为花岗片麻岩δ
0=400~1500Kpa,基础开挖深度为7~8m,根据施工图纸,设计地基持
力层δ0=800~1500Kpa,本桥范围内地下水无侵蚀性。
主要施工任务包括基坑开挖、基础护壁、基础混凝土浇筑及基坑
原状土回填。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
石方开挖m33405
3
基坑回填m1523原状土
3
2临时工程施工布置
跨xx国道特大桥33#、34#、35#挖井基础由四工区水电一局桥
梁二队负责施工。
###
33、34、35基础为跨xx国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段桥墩基
础,挖井基础在新xx国道两侧,施工便道已经贯通,施工交通方便,
满足施工生产需求。
1:.
跨xx国道特大桥临时用电已经接入现场可以使用,同时现场配备
30kw柴油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
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用水及混凝土养护用水,拌和用水采
3
用ZSD-12#混凝土拌和站自来水提供,站内配备50m水池。现场配
备一辆洒水车经常性洒水,防止扬尘。
#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混凝土用量考虑,利用ZSD-12混凝土
拌和站为供应挖井基础混凝土。
3沉降及变形观测
沉降及变形观测网的测量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规范以及有关
文件要求进行。挖井基础观测标埋设符合《京沪桥通-32》。
(1)沉降观测精度为±1mm,。
(2)观测标的设置依据铁三院《桥涵沉降观测标构造图》(京沪桥
通-32)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a隔墩埋设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b在承台上布置2个临时观测标,观测标-1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北
京方向角上,观测标-2位于底层承台右侧上海方向角上。
c根据施工图纸及跨xx国道特大桥总体沉降观测标埋设设置,
仅34#基础底层埋有2个沉降变形观测标。
依据铁三院《桥涵沉降观测标构造图》(京沪桥通-32),挖井基
础的埋设位置见下图:
2:.
⑶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见下表
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备注
观测期限观测周期
设置观测点,进行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首次观测
荷载变化前后各1承台回填时,测点
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
次或1次/周移至墩身或墩顶
观测标的材料、型号及点之记的标注,严格按照铁三院《桥涵沉
降观测标构造图》(京沪桥通-32)要求进行。
4基坑开挖
(1)施工前组织作业队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交底,根据挖井基
础施工特点及内容学习相关规范规程。
(2)根据地质条件、施工要求及安全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确
定防、排水等措施。
3:.
(3)根据施工及规范要求,应对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进行复
#
核。经核实无误后针对现场地质情况、原地面高程及基底高程对33、
##
34、35基础进行施工放样,并钉边桩控制。
挖井基坑开挖前进行开挖边线复核测量。确定测量无误后,采用
推土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层土体由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运至
指定弃碴场。并在距基坑开挖边线外50cm设置截水埂,以防止外来
水流入基坑内部。
基坑开挖采用反铲进行分层开挖,开挖边坡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
要求执行。坚硬岩层采用冲击锤开挖,局部人工用风镐进行处理,基
,装15t自卸车运至弃碴场,
,装载机装15t自卸车运输至
路基填筑现场或弃碴场。基坑有水时,在基底中间设集水坑,集中将
水排出坑外,保证工作面处于干燥环境下施工。
基坑开挖7~8m,距xx国道较近,为不影响xx国道车辆通行,采
取垂直开挖方式,为保证边坡稳定,挖井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方
式对基坑边坡进行防护。
为保证设计结构尺寸,基坑开挖时较设计结构边线扩挖30cm,
坑深3米范围内采用20cm厚C30钢筋混凝土护墙对边坡进行支护,并
保证护墙上部露出原地面30cm作为截水埂,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兼做挡碴墙防止地面碴料滚入基坑,对坑内施工人员安全造成伤害。
采用冲击锤开挖时,每下挖1m出碴结束后,立即采用20cm厚C30钢
筋混凝土对边坡进行防护,护墙的厚度及配筋不变,但为保证护墙的
整体性,同层护墙四周混凝土须整体浇筑,不同层护墙上下搭接5cm。
护壁形式、尺寸及配筋等见挖井基础配筋图。
4:.
开挖至基底预留20cm保护层,保护层采用风镐开挖至设计高程,
基底出碴结束后找设计地质工程师现场确认。基础现场确认后,找监
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资料完善后,立即浇筑一层50~100mm厚混
凝土垫层,垫层强度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基础砼施工,避免基底外露
时间过长而降低地基承载力。
5钢筋制安
钢筋在加工厂集中按照施工图纸统一下料制作成型,按部位、级
别、规格分批架空存放在仓库内,并分类设立标牌,达到文明施工标
准。钢筋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变形等,
钢筋采用平板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绑扎,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
掷。钢筋安装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符合施工图纸要
求,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混凝土垫块支垫,垫块的强度、密度高于本
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密实度,垫块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
护层的全部截面,垫块分布按规范要求执行。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
在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安装钢筋骨
架时,不得倾斜、扭曲,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钢筋安装完成
后,进行检查,做好验收记录并妥善保护。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
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mm)
序号名称检验方法
L≤5000L>5000
1受力钢筋全长±10±20
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尺量
3箍筋内净尺寸±3
注:L为钢筋长度(mm)。
5:.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表
序号名称允许偏差
1受力钢筋排距±5mm
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基础、板、墙±20mm
3分布钢筋间距±20mm
绑扎骨架±20mm
4箍筋间距
焊接骨架±10mm
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mm
c≥35mm+10,-5mm
6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c<35mm+5,-2mm
c≤25mm+3;-1mm
钢筋安装过程中,钢筋搭接形式符合规范要求。
当采用焊接搭接时,,并不得小
于4mm;,并不得小于8mm。缝焊要求
均匀饱满,严禁出现咬肉,缺焊现象。
采用螺纹钢筋焊接时搭接长度见下表
焊接方式焊接长度备注
双面焊10d
d:为钢筋直径(mm计)
单面焊5d
当采用绑扎搭接时接头最小搭接长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序号钢筋级别受拉区受压区
1Ⅰ30d20d
2Ⅱ35d25d
注:焊接取样频率、同一搭接区接头率等其它未尽事宜参见《铁路混凝土工
程施工技术指南》。
6:.
6模板工程
挖井基坑垂直开挖,边开挖边支护,支护后基坑净尺寸等于或略
大于设计结构尺寸,因此在基础浇筑时无需支立模板,仅在护壁施工
时需支立模板。
护壁施工时模板的安装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组合钢模板
技术规则》(TBJ212)的规定。护壁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φ48架子
管进行加固。模板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
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混凝土构件
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光
滑,控制模板接缝不漏浆,可采用优质胶带粘贴模板缝隙。模板安装
自检合格后,按照检验批填好验收表格,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
行护壁砼浇筑施工。
7混凝土浇筑
护壁混凝土浇筑前对岩体进行洒水润湿,混凝土在ZSD-12#拌
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浇筑现场进行浇筑作业,混凝土
入仓采用串筒入仓,台阶法浇筑。为避免混凝土因施工不当发生离析
现象,浇筑时混凝土自由落差必须小于2m,振捣器作业时其移动间
,为保证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
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同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浇筑
结束后采用无纺布覆盖并洒水养护。
在接地钢筋、基础钢筋、墩身钢筋绑扎绑结束及护壁混凝土达到
一定强度,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基础垫层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基础混凝土在
7:.
ZSD-12#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施工作业面进
行浇筑,根据各基础深度不同,33#基础采取分层连续浇筑到设计高
程,分层厚度分别为3m、2m、2m;34#、35#基础分层连续浇筑到
设计高程,、。砼采用溜槽入仓,为避免
混凝土因施工不当发生离析现象,浇筑时混凝土自由落差必须小于
2m(如超过2m需采用串筒下料)。混凝土人工平仓,每层铺注厚度控
制在30cm左右,振捣器作业时其移动间距不允许超过其作用半径的
,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
右同时避免碰撞钢筋,混凝土振捣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浇筑结束后采
用无纺布覆盖并洒水养护。
8质量保证措施
(1)开挖前应对开挖的边桩进行测量复核,确认放样无误后方可
进行开挖工作。
(2)根据地质条件、施工要求及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确定防、
排水等措施。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严禁出现倒坡现象。
钢筋安装前应核对各专业图纸,严禁出现错绑、漏绑现象产生,
钢筋的搭接长度,同截面搭接率、锚固长度、排距、保护层厚度等应
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进行控制。
模板支立前应进行模板刚度及稳定性计算,保证模板支立后具有
8:.
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具有能够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及
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的能力。采用优质胶带粘贴模板接缝,防
止接缝处漏浆。混凝土开仓前必须对模板的高程、垂直度、平面位置
进行校对,误差控制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范围内。
(1)为避免因混凝土供应问题而造成施工缝,在混凝土开盘前需
将混凝土配合比及供应方量提前报与混凝土应急拌和站(ZSD-11#拌
和站)。
(2)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结合面进行适当洒水湿润。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每层厚度
控制在30cm左右,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振捣器,对入仓混凝土及时进
行振捣密实。应由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振捣作业,严禁出现漏振、欠振
和过振现象产生。
(4)挖井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根据天气条件,应在傍晚
或清晨施工,可采用冷水拌掺碎冰等方式进行混凝土拌和,降低混凝
土出机温度。
(5)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立即采用无纺布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养
护周期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9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一位施工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
做好危险源辨识并加以防护。
9:.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好带扣;
不准穿拖鞋、高跟鞋、裙子或赤脚、赤膊上班作业;严禁酒后上岗,
严禁疲劳上岗。
(3)参加作业人员,事先必须检查身体,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
聋哑人不得作业。
(4)出碴吊桶、吊栏等须拴挂牢固,土石料不能太满,防止坠物
伤到基坑内施工人员。
(1)基础开挖边线外1m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护栏采用红白相间的
钢管,使用标准安全网防护,~,设置明显的警示标
志。
(2)按统一要求设立标识牌,内容包括:墩号、里程、基础尺寸、
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时间等。
(3)现场配电箱位置应规划合理,配电箱处应注明用电负责人姓
名及联系电话。
(4)所有现场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统一着装及佩戴胸卡,按工种
正确配戴安全帽,现场安全员必须佩戴袖标。
(5)开挖石碴弃至指定弃土场,禁止半路丢弃。混凝土搅拌车禁
止在现场刷车。如有混凝土废料应拉至指定弃料点,禁止现场弃料。
10资源配置
10:.
挖井基础拟投入人员表
序号工种人数备注
1测量工4
2司机6
3电气焊工3
4钢筋工8
5支模工5
6混凝土浇筑工5
7起重工2
8修理工1
9普工10
总计44
挖井基础拟投入机械设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测量仪器设备
1全站仪GTS-6021
2电子水准仪徕卡DNAO31
土石方开挖设备
1卡特挖掘机320D1
2吊车16t1
3风镐6
4冲击锤1
混凝土施工设备
1装载机ZL501
2发电机30Kw1
3混凝土搅拌车9m32
4拌和站HZS1201
11:.
11附件
挖井基础护壁配筋图
12
国道特大桥挖井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