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旌德县马尾松枯死原因调查分析 】是由【贾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旌德县马尾松枯死原因调查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旌德县马尾松枯死原因调查分析
,自2017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至2019年1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划为疫区,目前仅在3个镇发现有松材线虫病疫木。尽管当地其他7个镇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木,但仍有松树枯死情况发生。为了解松树枯死原因,以国有蔡家桥林场马尾松林为调查对象,探究旌德县马尾松枯死原因。调查分析认为,松树枯死的原因主要是为立地条件差、人为破坏、松毛虫为害,但因为旌德县临近黄山风景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清除枯死松木,严控松木及其制品的流通。
关键词马尾松;枯死原因;严控;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BDOI:.1673-
根据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显示,,,%。此外,旌德县与黄山区毗邻,是黄山风景区东大门的屏障,因而加强松林资源的保护是该县森防工作中的重点。自2000年以来,随着旌德县“五八”造林规划人工马尾松林进入中龄期以来,马尾松中龄林陆续开始出现单株枯死现象,尤其是进入成熟期后,松树枯死现象趋于严重。2017年,旌德县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木,2019年1月被列入松材线虫病疫区。根据2019年春秋两季松材线虫普查结果,目前全县仅3个镇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木,其他乡镇枯死松树未发现松材线虫。为加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保护好森林资源,收集历年的调查、采样、镜检结果资料,结合2019年春秋两季松材线虫普查,以未发现有松材线虫入侵的蔡家桥林场枯死松树为例,分析松树枯死的原因,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以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普查为契机,针对枯死马尾松进行详细调查,根据不同枯死马尾松所在林地位置,调查所有因子。1)随带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记载表格、采样工具等,进入松林区踏查,查看是否有枯死松树。2)对发现的枯死松树进行进一步详查,查明枯死松木树龄、胸径、树高、树皮干裂破损情况,枯死枝部位,病虫害发生情况,枯死木所在坡向、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厚度,松褐天牛為害情况,并取样、记录,对样品进行解剖观察。
本次调查以国有蔡家桥林场马尾松林为调查对象,调查区域以山深线G205公路两侧的马尾松林为主,兼顾S313公路和其他乡村公路边的零星枯死松树,并综合孙村镇、庙首林场、庙首镇、白地镇区域内的枯死松树采样解剖,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采样材料为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林场乔亭工区、祥云庵工区、南山工区、牛山工区和獐子沟工区松针枯黄的马尾松共计26株,同时随机采伐一株活立木进行观察对照,综合其他乡镇采样调查结果作为综合分析依据。
先伐倒枯立木,检查树干和树枝表皮,看看是否有人为或动物损害情况,在离地1m的主干上用刀砍开木质部,观察有无松脂分泌,同时观察并及时记录松褐天牛产卵或钻蛀情况。对交通便利地点的枯立木,挖土检查根系,测量土壤层厚度。在枯立木周边随机伐倒一株健康木,挖开泥土查看根系与土壤情况。
随机观察针叶上是否有病虫害,并随机折取1~2年生松枝各一根,带回室内用解剖镜或15~20倍放大镜观察记录。对健康和较健康松树枝叶的采集数量及观察方法同上。
将采样的松树木质部带回实验室,切成小片,依次编号后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然后通过解剖镜观察分离液,察看有无松材线虫。对于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的样品,送至市级鉴定,以确定是否为松材线虫。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26株枯立木的观察发现,主干上无天牛钻蛀现象,也无蓝变和流脂现象,但有5株枯立木被采脂严重,割口横向切面达主干2/3~4/5,其他21株无人为破损树皮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针叶刚枯黄的松树须根已经变褐色,但主根还是新鲜的,而且须根均临近岩石层或扎进岩石层,该21株无人为损伤枯死松树的须根也都类似。在这21株无人为损伤的枯死松树中有7株发现有松褐天牛幼虫钻蛀痕迹。
刚枯死松树的松针为黄褐色,未脱落,春季枯死松树经历夏秋季后松针大部分脱落,无明显病虫为害迹象。
将采样的松树木质部带回实验室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后,通过解剖镜观察,在26份样品中仅1份样品中发现拟松材线虫。
从样品解剖观察的结果来看,可以确定蔡家桥林场的26株枯死松树不是松材线虫引起,综合分析观察结果,这26株松树枯死主要是以下原因。
根据蔡家桥林场枯死木调查结果显示,枯死松树的树龄都在22年以上,而且是单株枯死,无成片枯死现象发生,也就是说马尾松近熟林内的松树才会发生单株枯死现象,根据对枯死松树挖土观察,枯死松树根系所在土壤厚度在25~40cm,根系均穿透土壤层达到岩石层,须根紧贴岩石或深入岩石缝隙,特别是刚枯死的松树,须根枯死而主根鲜活;而幼树根系基本在土壤层,除被动物破坏树皮外,幼树无枯死现象。这说明松树枯死的原因之一是立地条件差,松树无法汲取养分而枯死。经查阅其他乡镇历年上报的松材线虫病普查资料发现,自然枯死松树也是类似情况。
。松脂采集工人为追求松脂产量,往往尽可能地扩大横切面,更有一棵树割上几道割痕的。也有部分松树靠近村庄农户,遮挡了阳光或是农户为了方便烧柴,人为剥除树皮导致松木枯死。
虽然本次调查未发现枯死树有明显的病虫为害,但在2018年皖南地区大面积爆发松毛虫、松毒蛾为害时,旌德县是重灾区,该次虫灾中松毛虫和松毒蛾多代重叠为害,导致松针被全部啃食,树体枯死或树势严重衰弱,引发大量松褐天牛寄生,最终导致大面积松树枯死。尽管在该次灾害中枯死的松树已经被清理,但仍有少部分树势衰弱的松树被保留,在2019年因松褐天牛大量繁殖寄生而枯死。
3结论与讨论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疫区松树因感染松材线虫病枯死,其他非疫区松树枯死主要是因为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人为破坏树干表皮以及松毛虫为害致使松树衰弱而被天牛寄生,最终枯死。据有关文献记载,松树枯死原因主要有松毛虫的连年为害、松褐天牛的大量繁殖侵害、过度割脂、持续高温等原因[1],但在旌德县,主要枯死原因是立地条件差,因为本次调查时发现,立地条件好的林分枯死松树相对少且本地区枯死松树都在近熟林以上的林分内,幼龄林枯死松树很少。此外,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本次调查情况发现,林地卫生状况差的林分枯死松树确实相对较多一些[2],这与天牛的大量繁殖一定有所关联。
对枯死松树要及时伐除,包括树干、枝条在内,全部清理堆放,覆盖防护网,防止天牛飞入,有条件的地区挖除树桩,消除松褐天牛繁殖的环境。
结合封山育林项目,实施封山育林,培育阔叶树,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强森林对病虫的自控力。
因2018年的松毛虫和松毒蛾为害引发大面松树枯死,为松褐天牛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而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诱杀天牛是预防松材线虫传播的重要手段。2018年10—11月,试验地区采用烟雾剂对枯死松林进行了天牛除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9年枯死松树数量明显低于历年统计结果。
松褐天牛自然扩散能力弱,其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2017年,与宁国市毗邻的旌德县俞村镇发现了松材线病疫木,次年,旌阳镇、版书镇相继发现,自此,2019年1月旌德县被国家林草局划入了松材线虫病疫区,但目前旌德县其他7个鄉镇还未发现因松材线虫而枯死的松木。因此,严禁调运松木及其制品是当前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的必要措施。
松材线虫病对松林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的林区,要加强监测,设置疫情监测点,坚持常年观察、定期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疫情动态变化,同时要加强松木及其制品的控制。2019年,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终止了松木采伐审批,所有枯死松树清理下山后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一项较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利平,钱勇忠,徐建平,[J].浙江林业科技,2001(4):85-87.
[2][J].森林病虫通讯,2000(2):22-23.
(责任编辑:刘昀)
1/view-
旌德县马尾松枯死原因调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