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creativeAndMentalGrouch)。他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1、涂鸦期(2—4岁)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要经历一个从乱线涂鸦、有控制涂鸦到命名涂鸦的过程。乱线涂鸦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获得动觉经验;有控制的涂鸦表现为重复性画线或涂抹;命名涂鸦则是将涂鸦所获的图形与某个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该事物的名称来给自己的涂鸦之作命名。
2、前图式期(4—7岁)。此阶段,儿童观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并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例如用圆圈代表人的头。儿童所画的图形没有表现出远近、立体感,而且将自己看不到却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
3、图式期(7-9岁)。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绘画表现为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现视觉对象,图画的内容受个人经验和兴趣的影响。儿童所画图画有以下特点: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符号和图式的运用经常发生变动;表现出空间感。
的人”。因此,他非常强调美术教育的价值,重视美术创作的过程,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罗恩菲尔德倡导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罗恩菲尔德认为这种自我表现的过程远比表现出来的结果显得重要。
因此,我们枫丹美术学校在这个年龄段(4-12)儿童的美术教育,就参考和借鉴了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来充实和丰富教学大纲,并以此来设计和设置我们的课程。
在我们的儿童美术教学课上,采用的是:定主题、授知识、教技能、画创想、讲故事。就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给出主题,利用多媒体讲解知识,让儿童仔细看,观察主体的形状和颜色,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不干涉,完全发挥儿童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是规范他们的基本技能,比如用笔、构图的基本技巧等。儿童画完,还让他自己讲解他的画,编情节,讲故事,培养他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堂课下来,让儿童首先用眼看——观察事物、物体;用脑想——发挥创想;用手画——动手能力;用嘴讲——语言能力。因此,我们一堂课下来,一样的主题,但是学员们的画是各不相同的。

1、 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尔德是美国美术教育家。他的美术教育思想被称为工具论。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①因此,他非常强调美术教育的价值,重视美术创作的过程,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罗恩菲尔德倡导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罗恩菲尔德认为这种自我表现的过程远比表现出来的结果显得重要。
                  罗恩菲尔德在儿童美术的评价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儿童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他们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所以,他把儿童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主观评价标准;把发展阶段、技巧和作品的组织三个方面作为客观评价标准。
解读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本文作者(未知),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解读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解读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对美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在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教学应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与心智的成长,把握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由此组织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创造性和个性培养,重视教育过程;结合当代教育环境尽量让学生参加创作活动,接触各种媒介,提高其实践能力。
关键词: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思想
罗恩菲德(),其理论极具国际影响,而且至今不衰。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收录了他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观点,对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罗恩菲德认为美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美术的学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创造潜能、道德感、审美趣味、智力、意志等素质,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这就是工具论美术教育思想。并且,罗恩菲德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发展了一套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通过实验表述儿童心智成长的特征,提出一些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其美术教育思想,给了美术教师很多重要的启示。
一、把握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一)罗恩菲德的儿童身心发展阶段论
罗恩菲德认为儿童美术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儿童心智成长的反映。对儿童美术的研究应与心智研究结合起来,两者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罗恩菲德提出了儿童心智成长的几个方面: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在确定了这七种心智因素之后,通过不同时期的心智特点,罗恩菲德将儿童美术发展分成涂鸦阶段(2岁—4岁)、样式化前阶段(4岁—7岁)、样式化阶段(7岁—9岁)、党群阶段(9岁—11岁)、拟似写实阶段(11—13岁)和青春期六个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出成长时期的特点,在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协调关系中健康成长。例如,当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理智萌芽的党群年龄(9-11岁),儿童发现了“社会独立感”,这种自觉的重要情感通常与父母或成年人的欲望相抵触。儿童意识到了环境的意义,不能在画面中建立空间关系,这使得儿童动摇了对创造力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学生的画里以有意义的感性来刺激空间关系,来启迪学生合作的感情。
美术教育者应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鼓励儿童关注自
己的经历,并帮助他们增强对事物各个方面保持感觉的敏感度。
(二)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中学生身心特点的重要作用

学生到底喜欢怎样的美术?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很多展览中获奖的儿童画作品,画得很好,但就是不像儿童画的画,其中成人干扰的成分多了些。儿童美术教育家李力加教授就儿童画的这一问题提出了四个命题:“作品成品感过强;用孩子的手完成教师的意图;视知觉思维的偏差;如何能够画得更轻松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也有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大家对儿童绘画训练这一问题见解不同,那么儿童是否适合绘画训练?我们应该根据儿童身心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具和教学方式促进其心智的成长。当儿童处在概念形成的样式化阶段,让学生创作线描、自画像和人物轮廓,在环境中拓展创造力的空间,这种艺术活动手段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觉经验;党群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环境的存在、空间的关系,依照儿童的意愿适当安排他们进行结构素描练习,有助于儿童对形体的把握。
“成人或外界”对儿童的干涉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艾米
  • 文件大小2.51 MB
  • 时间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