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语文 漫谈对联.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漫谈对联
§·Ⅰ历史与掌故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
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
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老先生,教授“对课”时,出“独角兽”一联,叫童子们对下联。一时间,“两头蛇”、“三脚檐”、“九头鸟”、“百足虫”,答案纷呈。老先生摇头不满。后一童子对“比目鱼”,老先生拍案叫绝。该童子就是后来的鲁迅。
?
合肥一中08月考试题:
在《新安晚报》举办的“找回春联墨香味”活动中,省城合肥的陈先生激动地写了个上联:
“登蜀山,瞰淝河,廉道襟怀,欲与合肥齐飞。”请你帮他对个下联。(4分)
下联:
【答案示例】
游李府,听庐剧,人文风范,想同庐州共跃。
(对仗工整,“意”脉相承即可)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
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花,
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表现形式,是与书
法和雕刻揉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新年时有了它,会使春光
满园;结婚时有了它,让人喜气洋洋;悼亡时有了它,叫人
悲中兴慰;游览时见了它,倍感江山多娇……
(《古今名胜对联选注》北京出版社)
对联利用汉语一字一音的特殊性来造句修辞,状景叙事,抒情寓
意,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意深含蓄,有诗境韵味,又
对仗工巧,音调和谐。自蜀后主孟昶所题第一幅对联问世以来,对联已
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各种各样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的对联流布全国,给
人以思想美和艺术美的感受,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楹联文学。
对联——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门两旁的联语。又称楹联、对子。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节律动人、意境优美。字数多少无定规。对联由中国古典诗词演化而来。溯源可至《诗经》、《楚辞》中的对偶句,汉魏六朝诗文及骈体格式中对偶句更多,唐代格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整齐对仗,已具对联特色。而真正题写于门首楹柱独立存在的对联,据载首创于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到宋代,对联渐成世风。明、清两朝为兴盛时期,丰富多样,大量长联出现。成都望江楼长联212字,江津临江城楼钟云舫长联达1612字。对联是人民群众歌颂新生活、展示美好愿望的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其所用时间、场合不同,又可分为春联、喜联、挽联多种,春节时贴挂的对联称春联;喜庆婚嫁时贴挂的对联称喜联;哀悼纪念逝者时贴挂的对联称挽联。(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介绍和评定文字如下:
楹联习俗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
(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
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
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
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
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
楹联以“副”为量词,一般以两行文句为一副,并列
竖排展示,自上而下读,先右后左,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
联。楹联属格律文学,有种种讲究,但无字数和句数的限
制,少则一字,多至千言。上下对举、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平仄相对、辞法相应、节律对拍、形对义联是其文体特性,
其中尤以声律的平仄与词性的对仗为关键。楹联言简意赅,
雅俗共赏,人称“诗中之诗”。
楹联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制品种类繁多,包括纸裱、镜框、木刻、石刻、竹刻等。在楹联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相关著述,各类楹联典籍数以万计。
楹联应用广泛,除名胜宫殿、亭台楼阁、厅堂书屋悬挂外,还广泛应用于节庆、题赠、祝贺、哀挽、陵墓等场合。依据功用之不同,它可分为春联、寿联、风景名胜联、自题联及各种技巧联等。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的起源
“桃符——门神——春联”
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
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
老风俗。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神荼
郁垒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shen shu yu lv )
秦琼
尉迟恭

2.语文 漫谈对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4.27 MB
  • 时间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