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言文《齐桓晋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文言文《齐桓晋文 】是由【fengruili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文言文《齐桓晋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二)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选自《左传》,有删改)
,正确的一项是(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四夷,泛指天下,与古文中的“四海”“八荒”“宇内”同义。
B•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大伯、虞仲俱为大王之昭。
黍稷,黄黏米和不黏的黍子,这里泛指五谷。
丙子,十二月初奕正逢干支的丙子;朔,农历每月初一日。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遮遮掩掩的微妙的神态,极尽生动之妙。“可得闻与”,表现了宣王欲争霸天下的强烈愿望。
孟子明知故问,以口腹声色之娱等一系列排比式的内容来揣度宣王的心思,形成说理的顿挫态势,然后道破其“大欲”,从而产生摇曳生姿的效果。
宫之奇看清了晋国的狼子野心,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和假道的严重后果对形势作了透辟的分析,并有力地驳斥了虞公提出的“吾宗”和“神据”。
选文一孟子借邹楚之战的比喻,表明霸道的方式不可取,选文二宫之奇引用《周书》中的句子阐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11.(1)用这样的做法(行为),去追求这样的想要的东西(欲望),好像爬到树
上去找鱼。
(2)(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两族更亲密吗?
【分析】
8.
本题考査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
“之”是“闻”的宾语,而“鬼神”是“非人实亲”的主语,应在“之”后断开,排
除AB;
“惟德是依”是宾语前置句,应独立成句;“故”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排
除Co
故选Do
9.
本题考査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四夷”并非指“天下”。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
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亦泛指外族、外国。
故选Ao
10.
本题考査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错,原文是“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应是抓
住虢、虞两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分析不能借道给晋国的原因。
故选Co
11.
本题考査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若,这样;所为、所欲,所字结构,做法、想要的东西;缘,沿着,引申为爬。
(2)题得分点有:将虢是灭,宾语前置句,将灭虢;爱,爱惜;且,再说,况且。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二)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 不就是对自己有威
胁吗?因为近亲的势力产生威胁,还要加害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文言文《齐桓晋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ngruiling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10-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