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山草甸研究进展.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地(高山)草甸研究进展
引言
山地草甸是山地林线以下中山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 多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是优良的放牧地。在近几十年来,山地(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物种群及其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产力降低,植被盖度变小,草地系统中牧草种群退化,有毒、有害草种群数量增加。草地植物变为矮、劣、稀等特征,草地植被演替过程加剧,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后丧失了固有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和恢复能力的减弱。
山地(高山)草甸作为一种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价值高于其经济价值。, 但目前旅游开发对该草甸干扰明显, 亟待加强保护。
山地(高山)草甸研究概况
张秀兰(2008)等为研究亚高山草甸类草地退化及草地保护对策,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物种数、草地质量指数、优良牧草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估指标,制定了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评估的4级指标值。选择各级别典型生态区域,对其现状和指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诊断提供量化指标。其中主要涉及公式;
杨文才等研究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植被状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生态服务为准则层,初步选择了20多个指标,并举行专家咨询会,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归并以及重要性表态。经过专家咨询会最终选取了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比例、毒害草比例、植被盖度、优势草群高度、植被枯落物、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生草层厚度、土壤微生物、裸地比例、鼠洞密度、虫口密度、放牧强度、浅层蓄水能力、土壤碳储能力、植物种丰富度、侵蚀控制20个指标,这些指标能够较好反映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地面调查,获取植被情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等相关数据,并利用GPS手持终端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地面调查点的定位。结合研究区域畜牧业、植被等资料和研究区的行政区划图、草原类型图以及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域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信息。侵蚀控制指标根据植被盖度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构建土壤侵蚀控制分级标准,按照指标分级标准在ArcGIS软件人工重分类,绘制侵蚀控制图,并统计了每个侵蚀控制等级的面积和所占研究区域草地面积的比例。利用
ArcGIS软件对采样点的其他指标进行插值,形成相对应指标的专题图,根据指标权重及指标分级标准赋值,最终所有指标加权形成综合指数专题图。
张伟(2007)选择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试图通过该典型区的研究来探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可利用有机碳的水平分布情况以及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有机碳活度沿深度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为高寒草甸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李薇(2007)等研究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旅游开发与保护。从资源特性入手分析了其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分析提出了亚高山草甸开展生态旅游的初步构想,;针对问题的成因, 提出制定生态规划、控制

高山草甸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