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是由【春天的小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天体:
观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种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天系统统
观点: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整天系统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太阳系中心天体:%,在其吸引下其余天体绕太
阳运动
太阳辐射:
能量根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保持地表温度,促使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构造: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种类: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
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惹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遇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天气
地球:
地球的一般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构造特色能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地球的特别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扰乱,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固
自己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合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匀1o/日近期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
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匀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小时,两极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当前是23o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线之间的挪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日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日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永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整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日夜均分,③春秋分日全世界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日夜均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往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照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加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立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中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日间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照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变换成时间,依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日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计算
判断中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中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订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可判断这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天为12月22日前
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订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计算某地昼长或许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
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
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日间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
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而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天体:
观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种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天系统统
观点: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整天系统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太阳系中心天体:%,在其吸引下其余天体绕太
阳运动
太阳辐射:
能量根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保持地表温度,促使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构造: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种类: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
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惹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遇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影响天气
地球:
地球的一般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构造特色能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地球的特别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扰乱,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固
自己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合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全部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挪动---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时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挪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挪动—地中海气
候、热带草原天气的形成
②五带的区分界限:南北线之间为热带、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
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久直射赤道,全世界日夜均分,地中海天气、热带草原天气消逝。
、中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双侧递减
②中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线以北地区中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线以南地区中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④南北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时机---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中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日夜长短的时间散布: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永夜短,北半球夏天,太阳直射点
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永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挪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日夜长短的纬度散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永夜短,越向北日间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日间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
广州>上海,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
18:00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日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日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日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挪动、中午太阳高度、日夜长短的变化―四时五带
、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邻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
近期点邻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中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日夜长短昼永夜短,北极圈之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之内出现极
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大海相反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雪线雪线上涨雪线降落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致使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天风影响,大多数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多数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多数地区受来自傲海的夏天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多数地区受来自傲陆的冬天风影响,严寒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广泛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久,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多数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分,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祸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
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祸滑坡、泥石流许多较少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对流层的特色:①随高度增添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明显;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的特色:①随高度增添温度高升;②大气安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益於高空飞翔。
、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
(逆)辐射--大气保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汲取、反射、散射。
、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明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疏,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散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大气的保温效应:激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并经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气温与天气:白日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气温的垂直散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添而递减
、气温的水平散布:①纬度散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散布:夏天陆地>大海,冬天大海>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
、气温年较差:①影响要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
少。
②变化规律:内地>沿海,大陆性天气>大海性天气,裸地>草地>林地>湖
泊,晴日>阴天。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色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涨――低气压(气旋)——阴
雨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
明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散布:随海拔高升,固然气温降低,可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傲海的气流——湿(7)来自傲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涨,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缩短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
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依据等压线的散布确立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①确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而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立地转倾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
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锋面与天气(冷暖不一样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高升,气温
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涨,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天的暴雨、冬天我国的寒潮、冬春天节出现的沙尘暴。
、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涨,天气阴雨。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
沉,天气明朗;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散布)
画出右边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平散布)
画出右边气压带、风带散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观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观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气压带微风带的挪动: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挪动。挪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概是夏天北移,冬天南移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别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
况:
夏天: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天: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天东南风,冬天西寒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惹起。
南亚:夏天西南风,冬天东寒风,由风带随和压带季节挪动和海陆热力性
质差别共同作用形成。
、我国的旱涝灾祸、雨带的挪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亲密关系。①雨带的挪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