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
国内外精细磷化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规划编制专家组
主笔:向嵩贵州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
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影响,近年来世界磷化工发展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用化已成为世界磷化工发展的新格局和新特点。这种新格局拓展了我国磷化工发展的空间,但也使大的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性更强。如何在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加快我国磷化工的发展,在哪些领域做大、做强我国的精细磷化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8 年统计,磷肥生产企业558 家,共生产磷肥(折P2O5,下同)1259万t, 万t/a。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云、贵、川、鄂等磷资源比较丰富和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的地区。目前,生产规模最大的为云天化国际,约为年产(折P2O5)200万t。前10 名的企业生产规模均大于年产20万t。2000~2008 年间, %,远超过世界磷肥工业平均2 %~3 %的发展速度。我国饲料磷酸盐的生产能力达到185 t/ a,产量超过150万t ;三聚磷酸钠的生产能力达到180万t/ a,年产量近100万t,居世界第一。从国外数据看,美国2005 年湿法磷酸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130万t,共有8家企业,平均规模为年产141万t,最大规模为年产552 万t。总的看来均生产规模小,生产企业多,大型企业数量少,企业结构及规模结构不合理。
从黄磷的生产规模及企业结构情况看,国内共有法人实体资格的黄磷企业约150 家,设计产能182万t/a(实际产能约为200万t/a)。湖北、云南、贵州、四川4省的黄磷、磷酸及其盐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成为我均生产规模小、规模结构不合理。而美国,20 世纪80 年代末期黄磷生产能力为56 万t/a,经结构调整及完善,目前只有一家企业生产黄磷, 。磷酸盐的生产主要依托湿法磷酸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大、竞争力强,是比较科学的发展方式。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磷化工行业在生产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产品结构方面,磷酸盐产品大宗的、低附加值的无机磷化工产品比例过大,而高附加值的精细磷酸盐产品比例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磷酸盐生产企业数量很多,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目前共有企业500 多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只有部分企业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我国磷肥产业与发达均生产规模偏小,生产企业多,大型企业数量少,企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不十分合理,硫磺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等。
应该说,我国磷资源世界排名第三,磷化工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是黄磷及磷化产品出口大国,磷化产品占全世界市场的60%左右。但是磷化工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与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产品种类和技术含量看,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普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精细化和专用化产品不足。因此,将以磷肥和黄磷为主的初级磷矿加工发展转变成为以黄磷深加工和磷酸精细加工为主的精细磷化工产业,拓宽应用开发领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使我国由磷化工产品产量大国提升成为磷化工生产的技术强国,对于满足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需求,建立完整先进的工业体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提升磷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精细磷化工的发展思路
根据世界磷化工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国磷化工发展的实际,总体发展思路应按“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大战略,搞好三个加工,开发四项技术,做强五大产业”,以加快发展我国的精细磷化工。
围绕一条主线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紧紧围绕“合理开发与利用磷矿资源,加快发展我国磷化工,做大、做强精细磷化工产业”这一主线。磷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磷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合理开发与利用我国的磷矿资源,加快发展磷化工,做大做强精细磷化工,是加快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磷化工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具备这种发展环境和条件,应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两大战略”,一是高技术发展战略,高新技术是国际国内区域竞争的前沿和焦点。企业的建设和项目的选择,既要适应国情,更要跟踪时代,
我国精细磷化工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