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文言文
说课稿
大道之行也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重难点分析
六、教学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七、课堂小结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整单元文章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把握作者的情怀就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文仅107字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文言文诵读及分析能力是八年级上期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本课需要继续练习的。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优点:
有活力
有好奇心
表现欲强
优点:
已经积累和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字词
对文言文的学习仍有较浓厚的兴趣
缺点
农村中学基础薄弱、
翻译分析的能力有限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确定的相关依据
课标对本课要求: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感知
知识与理解

1、朗读成诵、积累字词。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能力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能够联系《桃花源记》,联系历史,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三维教学目标
探究
感悟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重点:1、反复诵读,领会文意。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社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教法:
学法:
情境创设法、朗读法、指导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启发诱导式的教学
边读、边听、边想、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
以学为主
以生定教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二、学情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讨论延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述路不拾遗的故事
※设问
1、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成语?此外还有一个成语?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两成语打一电影?
《天下无贼》
※过渡:《天下无贼》是理想中的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看看他理想中的社会又是怎样?
设计意图:利用成语故事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切合创设情境,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道之行也”说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ugusiyu
  • 文件大小2.32 MB
  • 时间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