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本单元阶段特征(导言)
总特征: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1、政治上,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明显表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2、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速了知识经济兴起的步伐,可持续发展观念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东欧剧变
一、东欧剧变
2、东欧剧变的过程:
1、东欧剧变的时间:
80年代末、90年代初
(1)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激烈动荡。
(2)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多元化。
(3)反对派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4)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一、东欧剧变
3、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东欧剧变的方式:
(1)大多数方式发生了剧变(如波兰)
(2)唯罗马尼亚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
一、东欧剧变
5、东欧剧变后的统一与分裂:
东德并入西德, 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出现地区性内战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6、东欧剧变的原因
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讨论一下,钱其琛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历史原因: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内部原因
经济原因:
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与蜕变
西方演变战略
东欧剧变的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原因:
缺乏民主和法制,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苏联因素:
西方因素: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明斯克协定
4、《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
5、苏联解体的原因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分崩离析,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影响
——独联体的成立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背景:
经过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后果
苏共放弃领导地位,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造成思想混乱,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民族日益矛盾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有那些表现?
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地位而需要改革
戈尔巴乔夫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