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PPT课件--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用.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哪些?
温故知新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哪些?
经济方面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斯大林手里,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忽视民主法治
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逐渐衰落,和思维方式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经成为苏联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1953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一、赫鲁晓夫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将个人崇拜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这种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改革
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②政治改革: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工业: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材料一: 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加33%,奶类增加27%,蛋类增加44%,羊毛增加91%。
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个,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农场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旧经济体制未根本变化
材料(二)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在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制造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赫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
请问: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口号不切实际,个人崇拜再度出现。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未根本改变

精品PPT课件--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123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