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PPT课件--17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上课用.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忆
1、苏联成立于?
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3、“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4、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5分钟自测)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
积极
消极
政治:
经济:
第17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
1、二战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问题突出,制约了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3、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
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首先从农业开始。
经济改革
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思考?
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此可发现什么问题?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成效甚微
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只进行了局部改革
2、“ 20年建成社会主义”目标脱离苏联实际
3、改革有很大盲目性
4、个人作风问题
5、领导集体内部部分人不满
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6、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又引起思想混乱(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苏共20大)
但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1894—1971)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具体措施: 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
(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1、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2、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改革后期
保守。
3、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原因:

精品PPT课件--17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上课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123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