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劝学 (2).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劝学 (2) 】是由【broz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劝学 (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劝学〉〉教学设计
全部文字资料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根底知识 
2、才能目的:以诵读培养语感,进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才能 
3、德育目的: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化道理。  
教学设想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才能。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展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到达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进步阅读鉴赏文言文的才能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才能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开展学生才能、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浸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根底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 
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 
  诵读要屡次进展,开场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
  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根底上能大体成诵; 
  最后,经过分析、考虑,要求领悟文章的根本内容,到达纯熟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擅长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其次,在诵读练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展,但最后一定要连接地背诵全文。 
3、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刚刚,很偶尔的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1、从小学到如今,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这几位同学的答复都很深化,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劝学》(课件板书)  
  “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  
  生:勉励之意. 
  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它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明晰。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第一环节:诵读课文  
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  
(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老师指导正音、停顿)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字音不准,某个句子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些对不起这样的名篇,大家请看大屏幕。  
注意以下字音:  
有yòu槁gǎo  砺lì      跂qì  舆yú  蛟jiāo  跬kuǐ  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生xìng  臾yú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  
1、学/不可以已   
2、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节奏和情感的处理) 
  (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老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读)  
  (四)齐读、个人读。  
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一)课文的文言根底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  
  2、文言虚词  
(1)“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 
    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那么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急躁”关系不大。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  
1、  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2、  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4、  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进步自己)  
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缺乏)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擅长积累)  
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5、  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表达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  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  
四、第三环节:背诵课文  
好的,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句方面的障碍,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课文的背诵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进入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背诵课文  
1、先齐读课文。 
  2、哪位同学如今就可以背诵出来的?自荐一下.  
(你背下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着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诵课文,也是一种快速成诵的方法。  
A、第二段的行文:(5个比喻)  
青取之于蓝 
学习的意义  
冰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輮以为轮  
进步自己  
木受绳那么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那么利  
B、第三段的行文:(5个比喻)  
          跂而望      不如登高  
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善假于物  
弥补缺乏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比照喻,10个)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习方法  积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比照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学习态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小测验:邀请你来尝试背诵(抽查男女生各一名)  
5、大家一起来大声背诵全文  
五、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梦想,而如今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 
  宇宙飞船的创造,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宏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外表,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创造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创造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 
六、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

劝学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