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



( D
辑)
第 28 卷
第 3 期 SCIENCE IN CH INA ( Series D)
1998 年 6 月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鹿化煜
安芷生
(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54)
摘要
对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一条断面上 3 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剖
面进行了间隔 5 cm 的粒度测量, 分粒级研究了各颗粒组分的古气候意义. 结果表
明,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中不同粒级组分的古气候意义不同, 并且各粒级组分界线
随着研究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同时发现, 黄土粒度分布中可以分离出具有全球
的和区域的古气候意义的颗粒组分. 其中较粗颗粒含量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
正相关, 它具有全球的古气候意义; 较细和细颗粒含量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反
相关, 这些颗粒含量可能与粗颗粒的沉降量变化和风化成壤作用强度变化相关; 粗颗
粒组分含量变化具有区域的古气候意义.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古土壤
粗度组成
古气候意义
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变化指示了搬运粉尘风动力变化以及沉积环境变
化, 它也许是过去东亚冬季风变化最敏感的替代性指标[ 1~ 6] , 黄土堆积的粒度测量已成为第
四纪东亚季风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 黄土古土壤样品粒度统计参数的古气候意义
还不甚明确, 哪一个参数可以作为较敏感的东亚冬季风变化替代性指标还存在分歧. 最近, 作
者通过对洛川标准黄土剖面 S2 以上黄土地层样品的粒度分析, 发现不同粒级组分具有不同的
古气候意义, 并明确提出 8, 30 和 74
m 是重要的分界线, 以其分界线的颗粒组分含量分别与
东亚冬季风强度反相关、正相关和指示了强冬季风或/ 和尘暴事件[ 7, 8] . 这个结论适用于黄土
高原中部的洛川地区, 是否适用于黄土高原其它地区还不清楚; 另外, 初步研究发现黄土粒度
各个组分含量可能分别具有全球的、区域的和地方的古气候意义, 这个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
讨. 为此, 选择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一条断面上 3 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剖面进行测量
分析, 探索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1
采样及测量
从西北到东南的环县、西峰和旬邑 3 个剖面( 图 1) 均位于黄土塬边缘切开的沟谷处, L2
以上地层连续而稳定, 野外很容易辨认. 环县剖面处于黄土堆积区和荒漠区的过度地带, 粉尘
堆积速率快、颗粒粗, 剖面厚度较大. 由于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使该剖面 S0 古土壤层部分缺
失, L1 中的古土壤层可以辨认, S1 由三层薄的古土壤层组成; 西峰和旬邑地区发育了较完
1997-07-24 收稿, 1997-10-25 收修改稿
* 中国科学院


重大项目和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第 3 期鹿化煜等: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279
图 1
采样点位置图

砂黄土带,
黄土带,
粘黄土带
整的第四纪黄土堆积, 最顶部的 S0 古土壤保存较好, 为灰黑色垆土, L1 中的古土壤层野外可
以辨认,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613 KB
  • 时间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