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菊(外二篇) 】是由【关羽】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菊(外二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菊(外二篇)
王海英我与菊花谈不上什么渊源,要说有,那就是我生在深秋,这个时节在北方的原野上除了菊花恐怕再没有别的花了,所谓“此花开尽更无花”。小时侯,母亲每年都在院子里种花,菊花当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院子里的菊花总是在夏末就开花了,有的甚至更早。它们虽然开得很热闹,却因为习以为常,我从来没有专门品赏过,而院子里的菊花也就兀自花开花谢,年复一年。
懂得赏菊是近几年的事,而且渐渐地喜欢菊花了,喜欢它贵能登堂入室、俗可露天野生的品性。登堂入室的自然是那些能入诗入画的菊中美眉,它们有的冷艳圣洁,有的雍容华贵,有的精美绝伦,有的如梦如幻。这些菊花因为美丽而具有了诗质,从古至今不知迷醉过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文人墨客,就连我们这些凡男俗女也常常被这些美艳的精灵勾引。但是,这些名贵的菊花毕竟是花中贵族、大家闺秀,多数养在“深闺”,与大众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倒是那些露天野生的俗菊,经常会于有意无意间闯入我们的视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撩拨我们的眼帘,摇荡我们的心旌。
今年初秋,和朋友们去宁武采风,住在一个小山村里。下午我们几个人信步村外,山里的八月已经很有一些凉意了,秋风习习,阳光灿烂,路边的小河清澈而欢快。河滩上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在阳光中临风而舞,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恬淡,黄的、白的、紫的、红的,宛如缠绕着的烟霞。我们欣喜过一阵之后,忽然都闭了嘴,因为当时语言已成为多余。我们站在花间,周围除了秋虫的鸣叫声,便是山风和熙的流动声,静静听去,几乎能听到花们兴奋的喧闹与欢笑。生长在田野里的花们是幸福的,从它们明丽的笑脸上可以看得出来。
漫步花丛,心情不由地诗意起来,优雅而散淡,古人的诗句悠悠然从天边飘来:“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除了没有马,小路、菊花、流水、山峰、斜阳和我们构成了一种意境,一种物我两相宜的美妙意境。
在我心里,山菊花是平凡而高贵的,你看,它们纯真的笑脸,焐热了秋风吹凉的村庄和田野,把生活的热情撒播在人们心里。你听,它们摇曳的花枝弹奏着风和阳光,山峰沟壑都能听到来自秋天的光鲜的、悦耳的声音。它们对于这个季节,对于这片土地,是如此的亲切和平凡。但是,山菊花又不同于开在春天的花,春天花开,花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和妩媚,秋天花开,花的骨子里透出的是凛然和沉毅。秋风吹过,一切关于土地的思绪,被菊花举成了芬芳的遐想,站在花丛中,我们仿佛听得见雨水的呢喃和阳光的泼洒,仿佛听得见泥土里一切种子的律动。山菊花用平凡的姿容,栉风沐雨,花间浸透着季节的轮回和日月的沧桑,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又是如此的明丽和高贵。
置身于山菊丛中,我觉得眼前的花似一行行流动的五线谱,我们宛如五线谱上跳荡的音符,每一次举手投足都能听到优美的音乐。用手轻轻抚摩菊花,顿时全身都感到了自然的眷顾和色彩的慰藉,再看周围的朋友,每个人的表情都恬静如花,恍惚人的骨子里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几天以后从山里返回,车窗外仍然不时有一片片、一簇簇的野菊花匆匆闪过,让人心动不已。野菊花是山里开得最多的花,也是开得最长久的花,它们在萧瑟的秋风中毫不胆怯,热烈、亲切,纷扬着朴实盎然的情绪,传达出率真的执著。它们弱小的身躯相互偎依着,生出一种秋水一样的从容之美,这样的美需要热情来点化,需要朴素来渲染,它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使这种从容永不褪色、深入人心。
院里有株蒲公英
我家院里长了一株蒲公英,春天拔草时我把它留了下来。
在我的心里,蒲公英是一种端庄孤傲的野菜,无论长在哪里,叶子总是整齐舒展地偎依着,大而肥壮的是这样,小而瘦弱的也是这样,从来没有杂乱无章的时候。它的花是纯净的黄色,花柄长且直,婷婷地面对天空、面对阳光,标致、耐看,自信、清高。
院里的蒲公英一天天生长起来,叶子由小变大,颜色由浅变深。我每天出门进门时总要看看它,看到它,心里就觉得自己离大自然不远,有时也会勾起一些童年的记忆,亲切而充满乐趣。
童年时经常挖野菜喂猪,对许多野菜深有感情,蒲公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很偏爱的。但是我们那里蒲公英并不多,很多时候一次只能碰到一两株,碰到了便很高兴且小心地挖在筐子里,如果是正在开花的,就会把花摘下来插在筐顶上。也许是因为少吧,那时小伙伴们好像都喜欢蒲公英。上高中时,生物课上老师讲种子的传播讲到了蒲公英,老师给我们描画出一幅图景:高高举起的白色小绒球,在风中一点点撕扯开自己,把一个个弱小的孩子送向天空,让它们去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那时侯我觉得蒲公英可爱极了,它居然能想出这样美妙的方法来养育孩子、播种自己,真了不起。
整个夏天,院里的杂草拔了几茬,惟有那棵蒲公英一直长在那里。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感到过孤独,我真的很想为它留个伴儿,可是它的周围每次长出来的都是杂草,没有能与它为伍的野菜,我很失望。但是不管我的感受如何,蒲公英还是如期开花了,开得很迷人,骄傲地金黄着、灿烂着,让人想到出嫁的小家碧玉。
就在院里的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我去五寨开了一次会,开会期间参观了荷叶坪,那里向阳的山坡上长满了蒲公英。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我有点欣喜若狂,在那面山坡上跑了好几个来回,原以为蒲公英天生孤傲清高、孤芳自赏,没想到蒲公英也能这么热闹。山坡上经常有游人穿梭嬉戏,还有驮人的马匹,拉马的山民不时让马撒开蹄子奔跑,吸引游人。蒲公英就在这来来往往的脚踏蹄践下自由地生长、灿烂地开放,这需要怎样的豁达和坚强啊。
八月末,原平电视台《女性世界》栏目找我做访谈,我无意中提到了院里的蒲公英,她们觉得有趣,专门来拍了一次,可惜那时我的蒲公英不仅凋谢了花,连籽也被风吹没了,花柄兀自伸在那里,想要抓住什么又没能如愿的失落样子,叶子也有点发黄,整个植株疲惫憔悴,像刚生过孩子的妇人。我想,常言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概它已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就要凋敝了。没有能够拍摄到它最美丽的样子,我一直觉得遗憾。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秋雨以后,蒲公英又变得绿而葱茏起来,叶子上的锯齿状凹凸圆润有致,样子很是雅致。当我与它对视时,我感到了一种生命的逼真,和一种不可抗拒的生机。于是,我不得不经常注视它,并在与它的一次次对视中生出一些感悟:一株小小的野菜,在时而风雨时而干旱时而明媚时而阴郁的自然环境纠缠下,显现出不卑不亢的生命韧性,这种韧性又在日月万物和四季更迭的衬托下,幻化出朴实优美的情愫,解构并领悟着生命为什么存在的理由。
院里的蒲公英还在那里生长着,秋天以来它又长了不少,这几天最低温度零下六度了,它的颜色有点发红发暗了,但它依然不动声色地长在那里。
君山岛二题
中国爱情
一
那天的君山岛满目碧绿。岛子上空蓝色的天宇间,绸缎一样柔软的风在吹,天空的云,如含苞的花,一朵一朵地舒放,春风吹在柳条上,烟柳飘渺,如梦如幻。
早春时节,四周的湖水还没有漫上来,湖滩上毛茸茸的嫩草碧绿鲜亮,犹如万里茶山第一把雀舌被一场微雨浸润后的亮色。这样的景色确实让我欣慰,不管君山岛有着什么样的内涵,也不管此行还有多少美景,这第一印象真的打动了我。
不过君山岛能够打动人的东西确实很多,其中爱情神话尤其感人。4000年前舜帝南巡时一定也是乍暖还寒的早春,那时侯这个小岛还不叫君山岛,而叫洞庭山亦或湘山。他的两个妃子即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思夫心切,万里追寻而来,那天她们来到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湘水之畔,正待戏水理妆,却忽然惊闻舜帝殁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上。二妃悲痛欲绝,扶竹恸哭,泪飞沾竹,把满山翠竹染成泪痕斑斑的湘妃竹。那天,她们站在水边,久久南望九嶷山,洞庭湖依旧碧波万倾,诗意荡漾,但这些景象只能令她们更伤感。让她们魂牵梦绕的帝君不在了,她们的痛苦和绝望已无以复加,她们挥泪长叹一声,随之双双投水殉情。于是,岛上便有了斑竹、湘妃祠、二妃墓。
湘妃祠内香烟缭绕,庄严肃穆,凄美的爱情故事,见证着中国女性的忠贞和刚烈,李白诗“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以远景近情的相互交融,让人感到了时光的冷寂和山水的生动。几千年的烟云怎么也模糊不了二妃美丽的容颜,这个灿烂的春日,她们在我心里如此地生动着,湖光山色里,白云微风中,轻轻飘渺着的,仿佛是她们凄美的魂魄。
二妃墓前,我默诵着毛泽东的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不禁两眼发热,浑然忘我,人类的爱有时就是水晶或者碧玉,晶莹剔透,容不得丝毫的玷污,娥皇、女英以“凄美”滋养呵护了她们的爱情,实在令人回肠荡气,又让人肃然起敬。青郁而忧伤的湘妃泪竹,此刻就在我的面前婆娑舞动,我想许多年以后,君山岛的竹影肯定还会在我脑海里摇曳,这郁郁清香肯定还会在我周围荡漾。我仿佛看见,陵墓上方的天际,有飘落如雪的时间碎片,二妃衣袂飘飘,泪眼怅然,千百年来生与死的凝视,如同一幅幅洞庭湖潮涨潮落的时光画卷。多想和她们道一声再见啊,让她们蓦然回首,感觉这人世的沧海桑田。
二
落第书生柳毅来洞庭山的时候肯定忘记了季节,因为有重托在身,他顾不了许多。在自长安回南方的路上,途经陕西泾阳,他遇见一位美丽牧羊女面带愁容,哀哀哭泣,柳毅看着不忍,就过去劝慰,得知她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远嫁泾阳龙王次子,谁知泾阳龙子是个恶棍,小龙女受尽了欺凌,请求柳毅给她父亲送信。柳毅历经艰难,来到洞庭山,但阴阳相隔,神人殊途,他一介书生,怎么样才能把信送到龙宫呢?当年的柳毅一定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那口可通龙宫的奇井,终于见到了洞庭龙君,小龙女得以救回。
相传柳毅传书后,洞庭龙君为了报答柳毅救女之恩,要将三公主嫁给柳毅,柳毅认为救人于危难之中乃做人之本份,不可因此为己谋利,便婉言谢绝了。柳毅出宫后,倾慕柳毅的龙女扮成渔家姑娘,与柳毅结为夫妻,婚后才道破实情,与柳毅重返洞庭水府,柳毅被封为洞庭王,但他依然不改本色,勤勉有加,在洞庭一带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君山修建洞庭庙。洞庭庙气象弘大,为二进庭院式,青瓦红墙,雕龙画凤,前有九龙引柱。洞庭王爷一手加额,一手托明珠,目光前视,仿佛正在调节阴阳,抑止洞庭风浪。这是东方爱情神话的归宿,在这里,爱情是一种值得人们卸下面具,洗尽妆容,以最诚恳最干净的心灵,与之赤诚相对的东西;在这里,爱情是一种救赎,它能够把平凡变伟大,把瞬间变永恒,能够在岁月的千山万水之外,让爱意如花绽放。
柳毅传书的柳毅井却另有一番气象。传书亭上的绿色琉璃瓦、葫芦宝顶、鳌鱼翼角相互辉映,令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冲动,想去打捞钩沉历史的回声亦或野俗古韵,去探寻柳毅当年传书义举的渊源。柳毅井仙气氤氲,仿佛在等待挟着夜雨急奔而来的春潮。从井口望下去,水中似有柳毅的身影,落魄书生真诚、善良,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对此,清末左宗棠写了“海国旧传书,是英雄自怜儿女;湖山今入画,有忠信可涉风波”的联语,高度赞扬了柳毅传书的精神。我与柳毅井对视着,柳毅井一片寂静,太阳给远远近近的景物抛下无数金色碎片,我忘了自己是谁,只有思绪穿越千百年的洞庭风浪,遥望着属于中华文明的不朽风景。我站在柳毅井边拍照,君山岛和洞庭湖是永恒不变的背景,虽然柳毅井已非昔日原样,但我知道,照片上拍出来的井,一定会有美丽的灵魂,这是生命和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一种美好而久远的约定。
在这个吹着微风的春日,君山岛以它绮丽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光彩占据了我们的视听,我们在自然和历史的交会中穿越,我们也成了自然和历史的一部分。我想,二妃墓前那些泪痕斑斑的竹林,柳毅井旁茂密重叠的丛林,还有天空中那群永不停歇的飞鸟,不仅书写着君山的丽影,更多的是向人们讲述着人生的缘起缘落,讲述着千百年来的中国爱情。
茶舞春风
在一家小店外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喝茶。我平时饮茶很简单,对茶没有太多的研究,每年旅游途中导游带着去喝茶,我也只是喝几盅解渴提神而已,从来没有买过任何一种茶。可是那天看到了那个君山毛尖的宣传图片,忽然就有了喝茶的想法,我们调侃着和老板娘讲了半天价,说好了每人二十块钱一杯。
就在院子里落座,每人面前一只细长的透明玻璃杯,然后放茶、冲水。老板娘说,品尝君山茶不仅要享受口福,而且还要饱眼福,就是要欣赏君山茶冲泡时呈现在杯中的奇观。冲水后,茶叶先纷纷奔向水面悬挂,尖尖的茶芽立在那里,状若“群笋出土”;芽尖吸水后徐徐下降,茶芽幼叶缓缓张开,整个杯中犹如“菊花盛开”,又因为气泡留于芽尖,恰似“雀嘴含珠”;最后一根根茶芽慢慢下沉,竖于杯底,宛如“刀枪林立”。君山茶冲泡过程中一升一降,浮沉起落,清水绿叶满杯舞动?熏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怪不得老板娘说这叫会跳舞的茶。
菊(外二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