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不赞同儒家学说的另类哲学家——杨、墨、老、庄(上,杨、墨)
在春秋战国纷纭动荡、莫衷一是的年代,也有不赞成甚至反对孔子儒家学说的另类哲学流派出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杨、墨、老、庄,他们虽然所持的主张有别,也不一定在同一时期,但共同的特点即持近乎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主张。他们彼此互相影响、渗透,总体是对孔子积极建设礼义和乐社会的学说不以为然。千百年来,他们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甚至可说是相当深刻的影响,有的也可称为不可或缺的有一定意义的人生哲学与心灵港湾。我们也需要有一定认识与了解。
为什么是悲观的哲学?
林庚先生《中国文学史》指出:“这两个相反的学派,却有一个共同之点,那便是人生极度的悲哀。…….人生到了悲哀已极,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条路是放弃了人间;一条路是放弃了自己。杨子‘为我’是前者的代表,墨子‘兼爱’是后者的代表。而两者同是厌世的,杨与墨否定了世间的一切,认为人生都在苦海之中,这是人与人生间的冲突,也便是一切传统生活将被打破的时候。这一个激烈的撞击,像火花,像怒潮,乃成伟大的壮观。这是一个可惊异的时代,我们不只看见思潮的澎湃,而且产生了文艺上的异果。”
孟子痛骂杨、墨
孟子:“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从孟子的愤怒与急迫态度看出,当时杨、墨哲学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儒家哲学的最大异端。
“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扬雄《法言·五百》)
一、杨朱概说
杨朱生平籍贯不详。
杨朱的著述早已失传,有关杨朱的史料主要散见于《列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中的转述。如:
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
吕思勉先生在评价杨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时指出:“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纣,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谓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之乎测杨子矣。”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杨朱预感乱世来临,生命悲哀
杨朱哭歧
杨朱哭衢涂曰:“次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荀子·王霸》)《列子集释》卷八《说符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已,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呜呼哀哉!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淮南子·说林训》)
白黑之怪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
美者自美未必美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一毛不拔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
杨子弗应。
禽子出,语孟孙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
曰:“为之。”
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
禽子默然有间。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
-------------(《列子·杨朱》)
本课所
扬子、墨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