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考现代文阅读“心境”界 】是由【李十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考现代文阅读“心境”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考现代文阅读“心境”界
潘艳纵观绍兴市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2012年的阅读题无论是在题型的设置上,还是考查方式的变化上,都出现了新的突破,它更好地诠释了语文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对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缺少的不是文章,而是一种阅读心境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是2012年绍兴市语文中考试题中唯一的一篇现代文阅读。相比2010年的散文和说明文阅读,以及2011年的散文阅读和“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无论在篇目还是题量上都明显“瘦身”。那么这样的舍弃会不会减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对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和议论文的能力都有了明确要求,但纵观绍兴市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归结起来无非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章结构思路和作者创作意图及赏析字词句的能力。如2010年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明文阅读第1题: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文类面临的危机;第2题:根据稳重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其实都是对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整合,这些都能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实现。至于第4题让学生写出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行动的语文实践能力题,更是很多题型中都涉及的。所以,说明文阅读的舍弃,完全不会缺失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反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读懂读深唯一的一篇散文阅读。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在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章结构思路和作者创作意图及赏析字词句的能力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如第14题简要说说风和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整合概括。第15、17、18、19都涉及语言的赏析和文本主旨的理解。像第15题:联系上下文,“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虽然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但同时也在告诉学生这句话可以作为理解文章内涵的一个线索。再如第16题: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这道题既是对句子的赏析,又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入探究,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不禁让学生感叹:是啊,不光这些,在大地上又有多少东西“在人的带领下”慢慢改变与逝去。巧妙设题,便悄无声息地让学生懂得了如何阅读,如何读深,完成了课标中要求的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阅读,而是阅读的心境,即静下心好好细读一篇文章。同时在做题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土地休息一会儿》就是一篇可以让学生静下心阅读的美文。从题目看,它充满童趣与诗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围绕这个题目做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这符合中考文章不能太长也不能太艰涩的要求。像第一段,就让人有一种走进童话故事的感觉,村庄会“闲”下来,风会“收集温暖”,村庄需要“休息”,让人感觉语言并不难读,但作者的意图却有些模糊,那就更要往下看了。能在紧张的考试中有这样的兴趣与童趣,怎能不引起阅读的渴望?慢慢地,学生便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引发了深度思考。
二、缺少的不是“研究”,而是“运用”
同样只考一篇现代文的还有2008年绍兴市卷的《一只土碗》和2009年的《宋朝的雨》,《一只土碗》中分别考了这样三题:1.“我当初出20万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其中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一只土碗”改成“转变”,则你认为怎样?请阐述理由。、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的赏析,又可以作局部的品味。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而《宋朝的雨》也是类似的三题,包括最后与读后感类似的推荐语。
2012年与这两年相比,却大胆地舍弃主观性较强的读后感或者推荐语,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因为主观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客观型标准化”试题的弊端,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土地休息一会儿》涉及的关于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的题目可以整合在读后感中,还能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但据笔者观察,良好的愿望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一种试题沿用久了,就会产生副作用,所谓“积久成病”。读后感或是推荐语多年来早已被学生和老师在考前“训练有序”,从几次改中考卷的经历中,笔者感到即使是主观性极强的题,学生也都能千篇一律地“运用自如”,毫无新意可言。其次,所谓的“发散性思维”,其实在后面的大作文里是完全可以表达出来的,何必急于一时又叠床架屋地出现呢?最后,笔者认为不应忽视初中语文学习的阶段特点。根据语文课标,初中阶段应考查学生读了多少,记了多少,能否熟练运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具体地说,现代文考核应看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定数量的文字并理解基本内容,能否概括大意,而现代文语段的赏析探究显然是超出初中生实际水平的。我们不能化“应用”为“研究”。
比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2012年在现代文阅读中所增加的附加题。第1小题为“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词不够恰当,请你帮助阐述理由;如果要修改这个句子,则你认为怎么改更合适?表面看这是考字词的赏析,而实际要答好这道题,要充分理解全文主旨与作者创作意图才能准确作答。因为“遭遇”通常用在“遭到不幸”的场合中;而选文的文义,是要表达村庄应该有冬天,所以“遭遇”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村庄便遇不上冬天”。这确实是一个语言上的疏漏,让人不得不佩服出题者的细心研读,似乎无形之中也在告诉学生,你该怎样推敲语言,怎样细读文章。如此的“阅读遭遇”恐怕是学生的机械研究所远远无法达到的。
2012年绍兴市现代文阅读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带给我们的冲击力不仅是试题方面的,更是教学方面的。也许老师也该休息一会儿,想一想“中考”只是“中考”,也许学生也该休息一会,悟一悟“远离考试,才能走进考试”,探求真正的语文宝库。94172923
中考现代文阅读“心境”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