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斯氏狸殖吸虫.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Pargumogonimus skrjabinii
斯氏狸殖吸虫
成虫
虫卵
【一、形态】
虫体窄长,长11~,~6mm。长宽比约为3:1,生殖器官左右并列
不对称椭圆形,虫卵大小、结构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形态
似珊瑚状(细、多、长)
似指状
(5叶)
卵巢
虫体前1/3处
虫体中横线前
腹吸盘位置
口吸盘略小于腹吸盘
等大
口腹吸盘大小
梭形
椭圆形
体形
斯氏狸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睾丸
分支多
6叶
终末宿主:
果子狸、猫、犬、豹猫等猫科、犬科和灵猫科的多种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
圆口螺、拟钉螺族等小型、微型螺类。
第二中间宿主:
多种溪蟹和石蟹。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
蛙、鸟、鸡、鸭、鼠等。
人为非正常宿主: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鼠、蛙等转续宿主而感染。
终宿主: 果子狸、猫、犬等
人为非正常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小型及微型螺类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或石蟹
感染方式:
人及哺乳动物
淡水螺(川卷螺类)
淡水蟹、蝲蛄
生活史
斯氏狸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经口食入囊蚴
在人体内虫体处于童虫状态,到处游窜,造成某些器官或全身损害,引起幼虫移行症,包括皮肤型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皮肤型:
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常见于腹部、胸部、腰背部。
【三、致病】
【三、致病】
内脏型:
胸肺:
其他器官:
以上各型均伴有低热、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痰中带血,胸腔积液等。
表现为肝痛、肝大、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γ球蛋白升高等。
肝脏:
致病
1、皮肤幼虫移行症(以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多见)
童虫致病,引起幼虫行症
2 、内脏移行症
多器官受损, 胸肺型病变最常见
童虫和成虫均致病
斯氏狸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免疫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皮肤包块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防治同卫氏并殖吸虫病。
【四、诊断】
在国外未见报道,我国15个省市发现有该虫感染。

斯氏狸殖吸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875 KB
  • 时间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