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培训系列教材
总主编朱耀明宋良荣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宋良荣编著
立信会计出版社
书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作者:宋良荣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7-0278-1086-8/F0994
开本:开
出版日期:20067
总序
总
进入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在快速地向
2 1 , , 序
前推进,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大好的机遇。其中一个突出
的问题是需要人才的支持, 特别需要懂经营、会管理, 又熟悉银行
业务及市场经济规则的高素质人才。造就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和
银行家, 是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人才的培
养, 需要教育与培训, 因此, 银行对人才的培训应有大的进展, 使
各家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但是, 银行人才的教育培训, 要求甚高, 专业性较强, 要做好
并不容易。结合这几年培训的实践, 我们体会到, 要做好银行人
才培训, 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课程设计; 二是教师选聘;
三是教材编写。
一
银行人才培训, 除通常的那种资格认证及考试的培训外, 更
多的是一种应用型和发展型的培训。委托做人才培训的银行及
参加培训的员工, 十分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知识的新颖性, 以
及能否达到提升银行竞争力和个人能力的目的。一句话, 培训的
目的全在于应用。为此, 培训课程的设计应努力做到:
1. 培训项目要多元化, 即要设计并推出能满足各种各样需求
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银行人才培训, 既有不同的层次, 即高、
中、低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又有各业务条线的专业培训, 如人力
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信贷业务、会计业务、稽核业务等培训; 既有
1
服务于银行业务发展的专业培训, 又有适应员工“充电”和职业发
展需要的培训。一个培训机构, 如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培训项
目, 就无法满足这多种多样的需求。培训项目多元化, 必然要求
培训课程及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 灵活多变, 应有尽有, 市场需
商
业要什么, 就有什么, 以较好地适应和满足各单位提出的培训需求。
银
2. 培训内容要体现个性化要求, 即各培训项目的课程及内
行
内容, 既要有层次高低、内容繁简的区分, 更要突出专业和岗位的特
部
控殊要求。比如, 银行行长( 信用社主任) 培训班, 不同于一般的业
制
务操作培训, 过于具体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般并不需要。
对他们来说, 课程内容要宏观一点, 并更具哲理性, 特别需要传授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和知识, 需要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
的介绍和交流。又如, 信贷业务培训, 课程设计要强调其专业性,
要尽可能多地讲授客户信用分析、会计信息( 含财务报表) 真假识
别、授信业务尽职调查和问责制、贷款风险控制及防范、贷款决策
与审批、问题贷款成因、识别、监测和不良资产清收等内容。显
然, 唯有专业性, 才体现出差别化和个性化; 唯有专业性, 才有培
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培训课程要有较强的实用性, 即课程设计要坚持面向银行
改革和发展中一些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如这几年, 各银行实行流
程再造, 推行客户经理制, 故我们推出的市场营销和客户经理的
培训课程, 就较受欢迎。对单独办班的单位, 根据其提出的需求,
课程设计“量身定做”, 由于针对性较强, 因而更受到委托银行的
欢迎。
4. 培训内容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即培训课程内容要考虑银行
发展前沿的需要, 有一点“提前量”。如眼下各银行普遍实行扁平
化管理, 原来的办事处、分理处和储蓄所, 纷纷升格为二级支行和
路支行。于是, 对二级支行和路支行行长或网点负责人的培训,
2
显得尤为必要。适时地推出“二级支行( 网点) 行长研修班”培训
课程, 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
二
总
培训业, 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而银行培训, 更因其
培训对象是高素质、高智商的银行员工并有较强的专业性故一
, , 序
般属于高端培训。这就意味着对培训师资的选聘, 要设置较高的
“门槛”。这里包括: 教师的层次、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较高的要
求。高端培训和高层次师资, 两者相匹配, 方可以满足银行高层
次的需求, 培训质量也更有保证。同样地, 培训课程设计的一些
要求, 也要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去实施, 否则再好的设计, 只
能是“纸上谈兵”。
应付考试或认证的培训, 可以靠“卖证书”赚钱。而应用型和
发展型的银行培训“, 卖”的是真才实学“, 卖”的是有实用价值的
培训产品。而所有这些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