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陈文浩公司治理第1章 】是由【电离辐射】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陈文浩公司治理第1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陈文浩公司治理第1章
2、企业—利益相关者(出资人、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区、政府等)契约的集合体(从企业的结构来源角度)
3、四自二体(从法律和经济性质角度)
中央文件对企业的阐述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主体。
二、企业怎么产生的?
1、亚当斯密、马克思的分工论(专业化、协作论)
个体
简单协作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信息(知识)经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它的分工理论,主要有三个分工原理:
第一、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第二、分工与商品交换。
在原始社会,先有分工(男、女分工),随着部落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交换随之产生,即分工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使剩余产品出现,交换又促进了进一步分工。
第三、社会分工的发展顺序,即人类按照自然顺序的三次大分工。
2、科斯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社会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市场机制配置和企业制度配置。
科斯对企业的产生从新的角度作了与传统理论不同分析:“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指挥生产,它是有一系列市场上的交换交易来协调的。而在企业之内,这种市场交易被取消,被企业家协调所取代,二者相互替代。
科斯又问:“如果生产由价格协调,它在没有任何组织的情况下也完全能够进行(如下图B型),我们就要问,为什么还要有组织存在呢?”
马克思作了回答—简单协作、分工、专业化、机械化决定了组织存在的必要。
假设纺织有三步,纺线、印染、织布,三种组织形式:
A型(没有分工)张三、李四、王五均做这三道程序。
B型(简单分工),根据各人特长进行分工
C型(社会分工),三人分别有自己的作坊。
D型,三人分别有自己的作坊,但是张三有比较优势。
纺线印染织布
A(没有分工)张三张三张三
B(个人外分工)张三(人)李四(人)王五(人)
C(作坊外分工)张三(作坊)李四(作坊)王五(作坊)
D(企业内分工)张三李四王五
从个体没有分工
作坊的简单分工
作坊间简单分工
企业内分工
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
科斯认为,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之所以代替市场交换,是为了降低市场费用。
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受企业组织成本限制,因此企业大小有个限度和边界问题。企业边界是指市场交易成本等于企业组织成本时的企业规模,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组织成本时,企业组织取代市场交易,企业扩大(边界外扩),当市场交易成本小于企业组织成本时,市场交易取代企业组织,企业边界内缩。
问题讨论:
1、企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马克思的分工协作论与科斯的交易成本论有何内在关系?有何区别?
马克思更多地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考虑,科斯则从效益方面考虑。
马克思是分析企业从无到有,科斯则是重点分析企业边界。
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本门课中的企业制度是指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企业法律责任形式的一种规范。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资本的来源和构成,即企业属于谁,主要包括所有者出资方式、地域性质、所有制性质、所有者多寡、不同所有者出资比例等等,按出资人数可分为独资、合资,按所有制性质可分为公有、私有、混合。企业法律责任形式(界定企业法律形态)是指是否独立享受权利以及承担责任,企业制度按法律责任形式可分为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两种。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企业制度内涵
陈文浩公司治理第1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