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绿地规划知识点.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绿地规划知识点 】是由【211277086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绿地规划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页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
: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开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立的开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展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立及重要修建工程的实施方案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存的绿化用地的绿线
: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
: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展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构造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
4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顶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
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
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到达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
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开展潜力的树种。
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
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立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及规划建立用地面积之比。
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及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填空题
,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那么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
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展半日以上的活动效劳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
-2处,其效劳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可达。
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
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
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那么:〔均布性原那么〕〔平安可达原那么〕〔平灾结合原那么〕
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那么包括〔均布性原那么〕〔平安可达原那么〕〔平灾结合原那么〕
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到达〔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到达〔10-12〕㎡/人。
第2页
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及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立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
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
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
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及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
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
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18、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立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立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
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及城市建立用地平衡。
21、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效劳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22、规划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根底条件
三、简答题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局部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
〔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效劳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效劳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
?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平安的要求
〔3〕到达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及自然和谐开展的目标
〔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要求:〔1〕布局合理〔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
?
答:公园的效劳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立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那么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防止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风光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
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那么有哪些?
答:〔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
〔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
〔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
〔4〕速生树种及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
〔5〕常绿树及落叶树相结合。
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
〔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
〔2〕确定防护绿地的开展目标
〔3〕进展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
〔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那么及控制指标
第3页
〔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及规划控制措施
6、防护绿地的类型
〔1〕城市卫生隔离带
〔2〕道路防护绿地
〔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
〔4〕防风林
〔5〕城市组团隔离带
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
〔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开展、控制指标
〔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那么
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
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
〔1〕“生态优先〞的原那么
〔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
〔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
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
城市绿地的系统性
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根本要求
合理进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
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
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增大城市绿地建立规模
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
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
11、规划总那么之规划原那么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第5页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实用适用,公众参及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展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构造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
:
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开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开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构造、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平安、安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及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
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那么、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构造、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
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立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及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构造性、目标性
:
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
: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
:
1〕8种根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2〕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
3〕各模式特点:
〔1〕点状: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开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珍贵空间进展绿化。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
第5页

〔2〕环状:指根据城市开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
〔3〕楔状: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及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带状: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织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及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优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
〔5〕网状: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立的“绿廊〞,及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展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表达生态效劳功能的绿色网络构造。
:
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立的总体目标、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
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
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展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
6〕空间环境规划
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及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
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那么,规划附件.
2,规划图那么包括: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立规划图.
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
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
符合城市建立开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
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及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合的规划.

绿地规划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1277086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