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1心肺脑复苏指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1心肺脑复苏技术规范化
2011心肺脑复苏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本相似。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一、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二、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三、CPR操作顺序的变化:由A-B-C改为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心跳呼吸骤停
原因:
1、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且70%死于院外。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3、手术及麻醉意外。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药物过敏等。
心肺复苏的时间紧迫性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终止4—6分钟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
在常温情况下,心搏停止3s时患者感头晕,10—20s即可发生昏厥或抽搐,60s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s后停止,4—6min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大量实践表明, 4min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50%患者被救活;4—6min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min者存活率仅4%;10min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少。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1、心室颤动: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死中占90%。
2、心脏电机械分离: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
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心跳骤停的诊断
心跳骤停的临床征象:患者意识丧失,股动脉和颈动脉的搏动消失,依据这两点可肯定诊断。此外还可能有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瞳孔散大、喘息、或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抽气样呼吸亦或呼吸停止等征象。
在诊断和急救时注意避免下列几点:;;
现场心肺复苏术
适应症
因突发意外事件(电击、溺水、自缢)心脏疾病、手术及麻醉意外、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者。
禁忌症
1、开放性胸外伤,合并有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2、前胸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3、心肺有严重损伤者。
基础生命支持复苏程序——BLS
2011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A、B、D的顺序进行。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D—电除颤
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氧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1)方法: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2)注意点: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要超过
10s;注意避免触摸感觉错误(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皮肤粘膜发绀、双侧瞳孔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
2、胸外按压术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011心肺脑复苏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0933426
  • 文件大小424 KB
  • 时间2017-08-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