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好人事迹简介 】是由【liuxy61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好人事迹简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好人事迹简介
一、敬业奉献类
1、爱岗敬业的人民好税官——查李,男,1975年生,原固镇县国税局稽查局局长,现任蚌埠市国税稽查局副局长,2009年荣登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查李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普通税官的义务;2006、2007年连续两年创稽查查补税收收入历史最高;稽查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多项工作在省市级媒体上刊登报道;2006年被省国税局授予全省稽查能手荣誉称号;
二、诚实守信类
2、为战友守墓30年的老兵——欧兴田,男,1925年生,任桥镇清凉村人,新四军抗战老战士,2010年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1”十大网络人物、感动中国2012候选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皖边区开辟出一条交通要道,作为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欧兴田耳闻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为兑现当年一句“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的承诺,一守就是30年,为筹建、维护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欧兴田的守望故事,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广为传播,全国数百家有影响力的各大媒体和报刊竞相报道和转载其感人事迹;
3、拾金不昧苦等失主的城市美容师——陈邦宜,男,1949年生,县环卫工人,2015年2月评为“蚌埠好人”称号,2015年4月份荣登“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
2015年2月25日下午16时许,陈邦宜在清扫道路时捡到一个钱包,包内装有大量现金及银行卡,想到失主丢失钱包后肯定十分着急,他便在寒风中苦等2个多小时,直到天黑,但一直没有见到失主出现;最后,他将钱包交送到环卫局办公室;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陈邦宜说“人家的东西,钱再多,我也不能要”;他待人热情诚恳,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常说,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却换来一片清洁,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4、当好道班“领头雁”甘做公路铺路石---王明英,女,1965年生,固镇公路分局石湖中心道班班长,2011年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在省道S304线、S329线公路上,在绿色环绕的石湖中心道班,有一位被职工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姐的,她就是固镇公路分局石湖中心道班班长王明英;在这里,她被誉为盛开在石湖的一朵“公路之花”;在任期间,处处发挥班长的带头作用,吃苦耐劳;带领着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清挖水沟、清扫路面,补坑槽、整修路肩、调整歪斜安全设施、喷油罩面、水毁抢险,她总是身先士卒;在王明英和职工们的努力下,石湖道班辖区内段路况明显改善,石湖道班实现了“人好、路好、道班好”的目标;不仅如此,王明英还帮助附近的村名解决困难,用打草机义务替乡镇公路和街道打草,帮助村名做农活,连续五六年资助困难村民孩子上学;她所在的石湖道班荣获固镇县第五、六、七届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固镇县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
三、见义勇为类
5、“38分钟的生死营救”——陈小超,男,1981年生,杨庙乡安圩村村民,2008年11月被评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
2006年9月5日晚22时许,陈小超骑摩托车回家途经任胡村高湖组南300米处隐约听到了呼救声,他停下摩托车,发现一辆出租车翻倒在路边5米深的大沟中;他一边报警,一边查看现场,发现车里有人受伤,车辆还处在危险中;为了救人,陈小超用拳头砸开车后排玻璃,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他顾不上疼痛;经过38分钟的生死营救,除驾驶员因伤势较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名乘客经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6、黄三朗,石湖乡钟黄村人,4月28日的上海,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的奉贤申隆生态园内游客络绎不绝;下午3点钟左右,生态园度假村的女服务员蔡艳在人工河边赏玩,一不小心掉入河中,同行的同事盛兴见状,一边呼救,一边跳下河救人;在度假村餐饮部作厨师的固镇县石湖乡钟黄村外出务工青年黄三朗听到呼救声,迅速跑向出事地点,连衣服也顾不上脱,就跳入了水中;小时候在河边长大的黄三朗有着良好的水性,而蔡艳不会游泳,盛兴的水性也不好;黄三朗面临的是要救两个人的重任;见此情景,先后有三位游客也相继跳入河中加入救人行动中,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转眼30分钟过去了;这时,蔡艳开始向水下沉去,累的筋疲力尽的黄三朗奋力把蔡艳向岸边推去,在岸上群众的协助下,最终蔡艳获救了;由于景观河水深坡陡又滑,在水中施救了30多分钟的黄三朗等三位英雄沉入了水底,永远离开了我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厄运留给自己,黄三朗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崇高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7、“勇救祖孙二人的好男儿”崔建兵,男,1989年生,杨庙乡何集居民,2011年9月份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2011年4月7日8时许,正在吃早饭的崔建兵听到远处传来求救声,便立即循声向求救点飞奔过去,只见二人在鱼塘中心拼命挣扎,
危在旦夕;鱼塘宽约60米,大约四米深,四周陡峭,崔建兵来不及多想,衣服鞋袜也来不及脱,便飞身跳进水中,奋力将二人救出;崔建兵救人事迹感动了全社会;
8、勇救祖孙三人的好人——王百胜,男,1957年生,仲兴乡封寺村农民,2011年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2010年10月20日下午5时许,王百胜正在家里剥玉米,听到有人喊救命,他飞奔过去,只见有三人在水中挣扎,王百胜知道水塘有四米多深,但他并没有多想,二话没说就跳进水中救人;河水冰冷刺骨,他连扎了几次,转了几圈,才摸到孩子的腿;但孩子卡在三轮车下,他用力翻车,由于体力消耗大,换气时,还喝了不少水,但最后在王百胜的努力下,三人全部获救;上岸后王百胜了解到,被救的三人竟是一家祖孙三代人;
9、十年救六人的六旬老人--孟庆友,男,1948年生,杨庙乡人,2015年2月被评为“蚌埠好人”;
2000年,孟庆友来到固镇县城,承租了城西公园湖面游艇生意;由于湖大、水清、环境美,游人较多,他做了义务救命员,预备了一条救生船;他知道水火无情,只要意外发生,无论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天,他第一个赶过来;尤其是他被好人救起,更了他信念,救人不要钱,再苦再难,永不言弃;几年来,老人先后救过6人,被他的放为“见义勇为“专船;10年来,老人先后救过6人;谈起10年来的点点滴滴,老人觉得救人或者沿着湖边捡垃圾,比挣钱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专业户;
10、任新钊,男,24岁,新马桥镇徐郢村人,2015年10月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1月25日,任新钊奋不顾身的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出掉入水中的母女,经过抢救母女平安无事;任新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临危不惧,淡定沉着的见义勇为行为,也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危急面前,他根本没有思考和抉择,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地帮助他人,因为这瞬间举动源自内心品质,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品质;
四、孝老爱亲类
11、孝敬婆婆的好媳妇——戴淑英,女,1968年生,濠城中学校长,2010年当选“固镇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2011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戴淑英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丈夫常年在外省上班,公婆住在农村,儿子在外地求学,而她自己则扑在学校管理和教务上,整个家庭,四地分居;尽管如此,戴淑英仍尽守孝道;2002年12月,婆婆患病住院,急需输血,她毅然为婆婆输了400CC鲜血,家中老奶奶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戴淑英每天为老人端屎端尿,打针喂药,十几年如一日,直至老人80岁去世;为此,戴淑英被评为“蚌埠市好媳妇”、“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光荣称号;
12、为照顾行动不便母亲大哥十多年坚持睡他们脚边——封金士,1947年生,县地税局退休干部,2013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封金士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85岁残疾大哥的双脚,102岁老母亲的拐棍和依靠;他的大哥因为残疾,没有自理能力,母亲体弱多病,长年卧病在床;照顾两个行动不便的亲人的责任全都落在封金士肩上;他为此提前退休,尽全力照顾他们;为了方便照料老人,封金士家中最大的一间屋摆了三张床,十多年他坚持睡在母亲大哥的脚边,夜里随时起身服侍;每天他总是凌晨五点以前就起床,倒痰盂、整理卫生、做早饭、伺候母亲大哥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十多年来,两位老人多是通过坐便轮椅或需人抱到卫生间大小便,难免脏、臭,但封金士都能及时清理干净;
13、背着母亲上学的孝顺女孩--王璐,女,1995年生,刘集镇人马王村人,现在安徽农业大学上学,2011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王璐从小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上有80多岁的曾祖父和60多岁的祖父;奶奶有精神病,母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无法行走,父亲工伤丧失劳动能力;小王璐从8岁开始,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认真学习;她知道,她的父亲无法照顾几位病人;当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固镇二中时,王璐做了一个异于寻常的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开学后王璐就带着母亲在二中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王璐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班级前三名,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2012年,考入大学的她,又带着母亲来到省城合肥继续求学;
14、马强,25岁,2015年7月被评为“安徽好人”;马强是奶奶刘振英收养的孩子;2005年奶奶病逝后,留下患有重度精神病的儿子、身体不好的女儿和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外孙,年仅16岁的马强为了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毅然决然地选择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全家人的责任;马强每天都要为养父穿衣、喂饭、擦洗,养父病重时便会怒目相睁,对马强拳打脚踢,但是马强对养父依然悉心照顾;姑姑马怀琴和丈夫离婚后,带着儿子无处可去,马强又主动承担起照顾姑姑和哥哥的责任;
五、助人为乐类
15、“一位单身母亲的33年乡村教育之爱”——秦翠英,女,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2014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2014年8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秦翠英老师在偏僻的清凉小学任教三十多年,爱人1995年患病去世,自己也患有类风湿、颈椎病、胃糜烂、胆囊肿大等多种疾病,
但她照顾老人、抚育子女,从不抱怨,也从没有缺学生的一节课;她关爱学生,学生生病了亲自背到医院治疗,为后进学生不厌其烦的辅导,经常把留守儿童带回家洗澡、洗衣、补习功课,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农忙季节,家长很忙,接送不及时,她就一直陪孩子到很晚;
16、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光明留给人间——徐园,男,1985—2014年,刘集镇沟拐村人,生前为固镇籍现役军人,被评为“安徽好人”;
徐园是在武警某部服役的三级士官,2014年3月6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6月13日,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遗愿;6月16日凌晨,他走完了人生旅程;他的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现光明;徐园的事迹感动了千家万户;徐园也成为安徽省现役军人首例三级士官角膜捐献者;
17、杨蕾蕾,女,33岁,二中教师,2016年1月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4月23日下午,杨蕾蕾的儿子单劭弄在清怡水岸小区骑自行车玩耍时捡到一包东西,随即交给妈妈;杨蕾蕾打开一看,里面装了金项链等价值数万元的金首饰等物品;杨蕾蕾和儿子守在原地等了40多分钟,终于等到失主;经过核对确认,杨蕾蕾将首饰包交还失主并婉言谢绝了失主拿出的200酬劳;作为教师,杨蕾蕾经常教育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人,现在,她又用实际行动给孩子、给学生、给他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18、田青秀,男,69岁,杨庙乡田湖村田东组人,2015年6月被评为“安徽好人”;村民田青秀35年如一日赡养一位和他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曹凤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最崇高的情怀,让老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温暖,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爱心之歌;
好人事迹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