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第 7 期 No. 7 ,2007
(总第 330 期) EDUCA TIONAL RESEARCH General ,No. 330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
刘良华
[摘要]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形式。关注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提
醒研究者面向实事本身或从实事本身中寻找内在的“结构”,而不过多地用外在的框架有
意无意地歪曲实事或滥用实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显示为真实的叙事,也可以显示为
虚构的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叙述故事,不对故事做评论或解释,也可以对自己讲述
的或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再评论和解释。叙事研究无论采用历史研究的方式,还是采用
调查研究的方式,其基本路径都是收集资料—解释资料—形成扎根理论,其重点是分析资
料并形成扎根理论。
[关键词] 叙事研究;质的研究;本土概念;扎根理论
[作者简介] 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广东省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研究员(广州 510631)
叙事研究并非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潮”或“另虚构的叙事研究相当于孔德所说的“神学阶
类”,它一直存在于传统的教育研究之中。教育叙段”的思维形态。在《论实证精神》中,孔德将人类
事研究是传统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如何理解的思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他说“: 我们所有的思
叙事研究,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教育研究的框架。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都不可避免地先后
教育叙事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究竟构成什么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通常称之为神学阶段、
关系,为什么提倡教育叙事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探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①这里的“神学阶
究是理解叙事研究的意义和操作方法的基本段”,往往显示为虚构的叙事研究。这种虚构的、
前提。虚拟的叙事在现代生活中一直延续下来,大量地
显示为宗教故事以及世俗的教育神话、教育寓言、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故事、教育小说、教育戏剧、教育电影,等等。
虚构的叙事研究的经典作品,如柳宗元的《种树郭
在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讨论中,常常遇到的橐驼传》、卢梭的《爱弥儿》、亚米契斯的《爱的教
问题是:教育叙事研究是否可以虚构,教育叙事与育》等,我们无法否认这些虚构的叙事作品的价值
教育叙事研究是否有区别,教育叙事研究与实证和意义。
研究是什么关系,教育叙事研究与质的研究是什虽然人们可能更愿意阅读真实的、实证的叙
么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是否不需要做理论解释。事作品,但也不能否认还有另外的人更愿意阅读
(一) 教育叙事研究可以虚构虚构的叙事作品。而且,读者在阅读虚构的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作品时,并不因为它是虚构的就贬低它的价值。
教育现象,也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的教育事件虚构的作品之所以有价值,关键在于虚构的作品
或教育现象。本身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国人的说法是“: 艺术
— 48 —
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英国人王尔德的说法更研究(或逻辑研究、批判研究) 。
有颠覆效果“: 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这个判断表明,叙事研究是针对逻辑研究(或
艺术”。理论研究、批判研究) 而言的一种研究。叙事研究
由此可以形成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第一个判并不反对或否定逻辑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但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 是什么与怎么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