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是由【155728176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2页
教化传播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传播: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化,消遣
教化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化,消遣的基础上培育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化传播四要素:教化者,教化媒体,教化信息,受教化者
教化传播学(15~18)
第二章
教化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化者,受教化者,教化信息,教化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化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构建教化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需科学的反映教化传播的规律,揭示教化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肯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状况。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第2页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楚,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简单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觉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化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
1拉斯韦尔模式
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领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探讨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探讨问题。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及”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能说明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很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她系统考虑了“信号”及“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及通道容量。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七个要素:信源编码通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3贝罗的S-M-C-R模式
第3页
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化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化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留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四环节:1信源和编码者2受传者和译码者3信息4通道
4老师补充的模式····
第三章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二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三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四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3~54)
信息的本质:(54)
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及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及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需驾驭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需驾驭及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驾驭和利用已成确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靠性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须要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须要能量。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也离不开物质。
第4页
4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信息是运动状态及规律的一种表征,它并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表征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信息的理解及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有亲密关系。
信息的特征(55~56)
1信息是一种可以资源共享的资源信息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及规律的表征,是用于减少或消退人们相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信息的一个本质特征。
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物质载体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可以储存。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储存在物质载体里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并且可以被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可以被转换。
信息的产生:某物及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称为信息源;它物是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57~58)
1自然信息信源物作用在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2机器信息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
第5页
3人类感知信息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大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4人类思维信息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化成为的符号信息。
教化信息的特征:(64)
1科学性教化信息是已为前人所提取,处理并转化为人的科学相识的一部分的信息,它来自人类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了肯定历史阶段的检验,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目的性教化信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他制约于特定的教化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对象,所选择和利用的教化信息均听从培育人的须要。
3系统性教化信息不是零碎,无序的,而是经过专家细心编制的具有肯定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
4共享性教化信息不存在保密性及限制性,可以为人类广泛地共享。
5多样性教化信息隐藏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中,具有丰富的呈现方式,可以运用多种传输通道。
符号:表达信息的标记,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可以脱离参及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符号的本质(70~72)
1符号代表事物符号是一切用以在意义上代替他物的东西,符号并不等于事物,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第6页
2符号的意义来自阅历1人们通过感官接触,随着外界刺激的不断积累,人们找寻这些阅历的关联性和相像性,并形成符号的概念。2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结合还受到了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3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建立符号的意义。4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符号经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4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符号的意义包括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它的客观定义,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它在人们主观上或感情上的意义。
外延意义:是表示符号及事物之间的代表关系,是客观性,它是在字典上所标明出来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
内涵意义:是指符号及概念之间的评价关系,它经常带有情感上的爱憎及评价上的高低等因素,是主观性的。
语言符号在教化传播中运用的原则(79~80)
1要有明确的教化教学目的教学语言必须要精确传达教化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不能偏离特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片面追求教学语言的形式。
2要有针对性教化传播的对象有不同的特性特征,在运用语言时应考虑选择及传播对象特性特征相吻合的语言抽象层次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上下移动。
第7页
3要有适当的强化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可采纳适当重复多次的方法去反复强调它,也可利用身体语言或其他传播媒体的协助来强化它。
4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即要做到适时性,老师应依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调整所运用的语言,才能讲教化传播活动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教化目的。
5要有整体性老师要考虑语言的逻辑性,从整体意义上考虑话的意思,学生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断章取义。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5)
1传播看法及心情
2补充及强化语词
3代替词语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85)
1普遍性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沟通绝大部分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2形象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非语言符号则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及语言符号协作讲抽象的概念详细化,形象化,也能通过形象和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
3多维性非语言符号能在同一时空中同时激发人的多种感官。
4整体性非语言符号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一种非语言符号往往伴随着其他类型的非语言符号整体出现。
教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88~89)
第9页
1协助性非语言符号在教化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协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只能少而精。
2精确性在教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精确的表达出确定的意义。
3相宜性应依据不同的教化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
4稳定性教化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
5情感性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方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化传播中应发挥它的特长。
第四章
教化传播通道(94~96)特点:1通道中传递的是教化信息2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3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老师,此外还有教化传播媒体,社会真实事物,家庭和四周学生等其他发出教化信息的详细对象。
1学生——老师通道学生是教化传播的受传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接收信号;老师是教化传播中发送教化信息的重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口语,板书,体态等向学生传送教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用媒体协助传递教化信息,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或通过多种媒体去获得教化信息。2学生——媒体通道教化媒体具有贮存及传递教化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媒体去获得信息。3学生——实际事物通道学生及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接触,通过感觉去
第9页
获得事物原始的最真实的信息。4学生——家庭通道学生的信息来源及家庭有亲密关系。
5学生——学生通道有组织的学生之间的小组探讨,和日常无组织的学生交往,都在相互传送着教化信息。
教化传播通道中是干扰(96~97)
1来自信源的干扰信源方面可能传送的不是教化信息,或是效果不佳的教化信息。
2来自编码的干扰编码的选择或变换不当,语言不精确也会造成干扰。
3来自信道的干扰构成信道的空间,路线以及发送接收信号的设备,都会造成干扰。
4来自译码的干扰学生的视,听,味,触,嗅等感觉器官在生理上有缺陷,不能接收来自信道的信号,或学生的知识,阅历有局限,不能将符号说明为精确的信息意义,都会造成干扰。
如何保持教化传播通道的畅通(97~98)
如在学校建有生物园,地理园。校园里有科学家,伟人,英雄人物的塑像,设有媒体资源中心,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室内有多种媒体的软硬件可供老师,学生运用。
2建立一支优秀的老师队伍如提高老师业务水平要求,要懂得运用各种教化传播媒体,甚至要懂得编制教学媒体,还有部分老师要负责学校的多媒体及网络系统的管理。
第10页
3培育学生获得信息的实力,素养学生应具备运用各种媒体和网络系统去获得信息的实力。
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限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教化传播媒体:在教化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限制教化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麦克鲁汉的媒体观《相识媒体——人体的延长》(102)
1媒体是人体的延长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
2媒体有“冷”,“热”之分冷媒体主要是想象力参及程度大的媒体(如电影);热媒体是指想象力参及程度小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3媒体就是信息4媒体是改变社会的最大动力
戴尔的阅历之塔《视听教学法》(103)
1做的阅历:有目的的直接的阅历,设计的阅历,参及演戏
2视察的阅历
3抽象的阅历: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解析:1越上越抽象2详细及抽象并不是表示其难易程度,为我们选择教学媒体供应了依据3每个人的直接阅历都是有限的,位于阅历之塔中部的电影,电视等可以弥补直接阅历的不足。4多给学生供应直接阅历,但也不要停留在直接阅历阶段,要引导学生形成抽象阅历。
教化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104)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