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本交叉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书本交叉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陆定一新闻定义
【新闻理论十讲】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1943年9月1日(当时中者节),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表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背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配合其改版。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博古社长定方针:以新闻为本位。头版国际,二版国统,三版边区,四版延安。延安的新闻只能放三版,毛泽东不满意,提出党报主要用于指导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延安地区实际情况。改版:一边区、二国内、三国际、四副刊,确定以宣传为本位的思想。
陆使用西方新闻定义的概念,但批判了“时宜性”和“一般性”当时关于新闻价值的表述;在形式上承认了新闻学的基本定义,但抽掉了新闻概念中最核心的理念——新闻价值,新闻的时效性也没有了,只留下了“报道事实”,无形中把新闻变成了宣传,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
形成一种结果:《解放日报》报道的内容当然都是事实,但许多事实不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理论纲要】
陆定一的报道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43年,《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
这个理论是和各种错误的新闻学理论、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唯心主义的、法西斯的新闻理论进行斗争的结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根据所谓的“新闻就是政治性本身”的法西斯新闻理论,把政治需要当新闻,公然的利用新闻工具散布谣言,伪造民意,压制舆论。
陆定一为了驳斥国民党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同时也为了澄清在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头脑里的把新闻当做某种性质本身的唯心主义新闻观念,非常鲜明地提出了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强调新闻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报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是第二性的,是由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只有具有某种性质的事实,才有具有某种性质的报道。
一旦颠倒了某种事实与报道的某种性质的关系,立即就替造谣、曲解、吹牛等打开了大门。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不仅具有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理论的作用,更具有确立唯物主义新闻观的功绩,它对于奠定我国无产阶级额新闻理论起了积极作用。
缺陷:混淆了新闻与新闻报道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再给新闻报道下定义,而非给新闻下定义。
2、新闻&宣传
【新闻理论十讲】
新闻与宣传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其目的是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
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可以分为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
Q: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
A: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互相渗透,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使是最可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但嘘明确的是: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儿。
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而宣传是为了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
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新闻报道在叙述一件有争议的事实的时候,要把争议双方(或多方)的说法都说到,而且各方在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也应该大体相当。
宣传是有目的的,就会存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就会存在道德悖论。
马克思:要求的手段既是不正当的,目的也就是不正当的。(目的正当,也要和手段对应,手段也应该是正当的,如果手段不正当,你的目的正当本身是值得怀疑的。)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一种罪恶。
Eg.《德意志的胜利》
当前问题:把宣传当做新闻,宣传里面没有新闻,很生硬。形式上热闹,实际上没有受众。
【新闻学概论】
一、宣传和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联系:
1)宣传和新闻都属于传播的范畴2)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3)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
区别: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而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自愿地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二者的复杂联系:
尽管二者从动机、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新闻自由
【新闻学概论】
新闻自由最早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提出来的。
1、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17C):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2)第二时期(17-18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3)第三时期(17-19C):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来遏制出版自由,他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取代报刊的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订煽动法、诽谤法遏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2、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
【新闻理论纲要】
人类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争取出版自由:1538年,英王亨利八世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1644,米尔顿《论出版自由》
争取意见自由:1861年废除知识税。《人权宣言》、《权利法案》确立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争取采访自由:斗争。
争取公众的新闻自由:公众有“知的权利”,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权利来自公众的托付,是一种道德权利,即新闻媒介只有重视、公正、负责地维护公众的新闻自由,新闻媒介才享有真正的自由。
:
采访自由、传递与收受自由、办报自由、批评自由
:
新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新闻自由是人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
新闻自由是发挥社会舆论作用的前提。
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是在继承了新闻自由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和人民权利的精髓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真正人民的新闻自由。原因:(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优越性原因)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得与新闻传播相关的物质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有,新闻事业正成为人民的新闻事业,为人民充分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提供了物质保证,从而克服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少数人占有而使新闻不能自由不可避免地受”资本的奴役”的根本矛盾。
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客观上需要人民的新闻自由。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书本交叉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