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
近体诗:一种形成于唐初的诗体。唐代人称为“今体诗”,宋代以后的人称为“近体诗”。近体诗的特征是讲究平仄格律。我们这里所讲的“诗律”,就是近体诗的格律。
唐代人也写古体诗。通常把唐代人按照古体诗的写法创作的诗歌叫作“古风”。“古风”的特征是“三平调”(一句话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隋代以前的诗。古体诗的特征是不讲究平仄格律。
汉代产生了一种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七言古体诗,称为“柏梁体”古诗。
魏晋南北朝产生了一种讲究平上去入四声的古体诗,称为“永明体”古诗。“永明体”古诗对近体诗平仄格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今汉语声调的变化
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现代: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
一、平分阴阳
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绝大多数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作阴平;
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绝大多数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作阳平。
例如:
东(端)、风(非)、吹(穿)、衣(影)
唐(定)、时(禅)、传(澄)、奇(群)牛(疑)、迷(明)、难(泥)、来(来)
二、浊上归去
声母为全浊声母的古上声字,绝大多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成去声。例如:
父(奉)、坐(从)、弟(定)、跪(群)巨(群)、象(邪)、抱(并)、柱(澄)
三、入派三声
古入声字——
:
白、食、独、服、竹
:
月、落、日、跃
(全清、次清)的派入到平、上、去:
七、八/ 德、国
百、尺、铁、笔
作、客、彻、踏
近体诗的格律—— 1、字句有定
五绝
绝句四句,分上、下两联每联的第一
七绝句称为“出
近体诗句“,第二
五律句称为“对
律诗八句,分首、颔、颈、尾四联句”。
七律
“绝句”是“律诗”的一半(半首律诗)。
近体诗的格律——2、用韵严格
①一韵到底,不能“出韵”或“换韵”。
②韵脚固定,即“对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可入韵(平声字)也可不入韵(仄声字)。
③一般押平声韵,即“对句”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字。
古代汉语教学PPT05诗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