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5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6×4 8×5 9×7 7×5 6×8 9×7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12 。。。。。。因数
×3 。。。。。。因数
——
36。。。。。。积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
32×3 43×2 213×3 421×2 121×4 321×3 131×3
:
36×4 43×7 213×8 421×6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用竖式计算。
68×7= 69×8= 72×5= 76×4=
思维训练: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计算下面各题。
2 9 1 4 2 1 3 1
× 3 × 4 × 7
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
500×7 21×4 320×3 1000×9 430×2
605×2307×7508×6409×5907×8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乘得的积是0,.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X×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知识点
例子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0×4=200×4=2000×4=
估算
21×7≈498×5≈28×7≈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2×3=
不连续进位
23×4=
连续进位
169×8=
0的特性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
中间有0的乘法
108×3=
末尾有0的乘法
640×2=
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10、对折绳子和对折纸:
对折次数
1次
2次
3次
4次
平均分的份数
2份
4份
8份
16份
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1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错)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一般用千克为单位。
。
,又叫公斤。
。
,一般用克为单位。
。
。1千克=1000克。
练习
(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7、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8、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9、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做边长。
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二、区别:
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三、在一个长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练习
(1)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求篮球场的周长。
(2)操场长150米,宽70米,小强绕操场跑一周,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6、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
(不要用“大图形的周长-小图形的周长=剩下图形的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12、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13、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第四单元 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列竖式计算除法。
: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 66÷6 72÷3 47÷7
(2)口算:36÷3 60÷2 68÷2 90÷3
(3)列竖式计算:39÷3 89÷4 67÷2 74÷3
(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
64÷5 84÷3 95÷4 81÷3
(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
(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挡住,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再商后面加上挡住的0。
2、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首位不够除,说明:首位<除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说明:首位大于等于除数。
4、被除数是三位数,若想让商中间商0,则被除数的十位<除数。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7、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8、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
9、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相当于除以了8。(2×4=8)
10、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2、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两端物品要比中间物品多1;如果以一种物品开头,以另一种物品结束,则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3、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个,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个8,第五天是增加了4个8。
4、不太明白谁多谁少或者不清楚相互关系时,要画线段图。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
。
第七单元分数的认识(一)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
:分子、分母、分数线。
。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判断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