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教学目的:了解庾信与南北文风的交融
教学重点: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特点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北魏文学概况
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中心南移。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朝文坛复兴,始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斗争日渐融合。文坛前期冷落,后来各民族的融合,南北文学的融合,是文坛后期有了生机。
最有成就的是诗文。北魏孝武帝设立乐府采诗。文人诗既有北方民族尚质朴,重实用的特点,有效仿晋及南朝之绮丽。但模仿风气较重,王褒,庾信的由南到北,初步实现了诗风的融合。
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影响很大。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北魏的第6位国君。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刘邦重孙)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
吕后
吕氏名雉,字娥姁,是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
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烧耳,给她吃哑药使她变哑
,并置之厕中,任其哀号,名为“人彘”。
孝武皇帝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534年),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
温子昇:能诗能文,北魏文人之首
邢绍:由魏入齐,诗仿效齐梁,也不失北音。文上骈俪,温邢后与邢魏
魏收:工于赋诗,效仿南朝之风格,北间第一才士。
三人被称为“北地三才”
南到北的王褒,庾信
王褒前期在南朝,多奉和应制,后期,由浮华纤巧变为刚健质朴。对边塞诗有影响。
北朝文学概况
北魏分裂为东魏后为北齐替代,西魏后为北周替代。
1、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文学极度衰微《魏书文苑传序》:永嘉之后,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tiǎn殄灭
2、北魏后期,文学复苏,崇尚汉魏或西晋文学
3、西魏,北周崇尚质朴的周代文学。北齐文学领先于西魏和北周,占据北魏时代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自觉效仿南朝名家。
永嘉之乱,发生于311年永嘉五年,刘聪派兵攻破洛阳,俘获西晋皇帝晋怀帝的事件。
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4、江左文士留北,齐梁文风北传,南北文学开始交融
5、作家作品
温子昇,邢绍(北间第一才士),魏收,史称北地三才
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庾信“穷南北之胜”
庾信 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