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根深叶茂木“秀”于林.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根深叶茂木“秀”于林.doc根深叶茂木“秀”于林
如何才能做好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优秀”的结果源自什么?
匡家庆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衔接起来,促进人才的培养。这正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年)》中所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要彰显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满足学生对再深造的需求。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专业衔接为基轴,既要明确中高职专业的层次规格,又要在各自定位上办出特色;既要整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又要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到有机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江苏比较典型的中高职衔接机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五年一贯制”模式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即中高职的联合招生、分段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最后一个类型。
刘文君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在2012年成立课题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为研究内容,以“现代班组长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以课程衔接为核心,积极构建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项目成果的示范辐射,整个江阴地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对区域内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合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做好试点有如下几个必备要素:
一、政策保障是前提
2011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相关政策,在随后的几年里,江苏省、无锡市也先后围绕教育部文件的相关精神推出了“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等相关文件,连续高密度的系列政策推出,加快了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步伐。
由于项目具体实施过程还涉及地方政府、合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个主体,没有完善的机制做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无法正常实施的。为此,地方政府出台了招生入学机制、转段升学机制,行业企业与学校出台了工学交替机制、顶岗实习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学校出台了质量评价机制、教科研互动机制、师生文化交流机制,政府企业与学校出台了师资提升培养机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机制等。
二、理论研究是先导
课题组首先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和两者相处的层次中,努力寻求
“互相衔接”或“贯通培养”的理论依据。同时,组织学习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衔接模式,并对国内现有的一体化结构模式、独立性结构模式、考试衔接法、非考试衔接法等各种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比对和科学的分析,最后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突破口,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的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核心和关键点。
三、市场需求是动因
市场的需求才是改革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课题组按普适性产业、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将企业有效分类,合理设计调查量表,对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相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要求进行了广泛和有代表性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吻合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发现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莫过于拥有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富有责任感和开拓能力的班组管理人才,职业教育系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及技术管理型人才的任务显得较为迫切。同时,由于合作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学生和家长对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需求也比较迫切,市场的积极需求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同。
四、课程衔接是核心
只有建立课程衔接体系才可能在教育体系层面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这也是本课题着力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课题组围绕课程构成的众多要素,创建了适合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一了教材版本和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完善了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为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一体化衔接课程的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五、一体培养是关键
课题组依据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以“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构建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

根深叶茂木“秀”于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147 KB
  • 时间2017-08-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