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考注会前的思想调整
二、考试科目报考顺序
1、关于每次报考的科目数
2、关于每次报考科目顺序
三、网校和选择老师问题
1、是否要报网校
2、对老师的选择
四、学习方法
1、理论上的综述
2、具体学习方法的总结:开始阶段、复习阶段、冲刺阶段、总结阶段、具体说明
3、分科目单科总结: 会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五、冲刺阶段的综合调整和学习方法
六、解读新制度
七、如何一年过六门
八、考前看的一些话
九、附赠:注会名师的一些有意思的语录
一、考注会前的思想调整
所谓思想调整,今年你花费70元一科的价格报名参加考试需要明确:
1、自己有明确的考试目的么?
2、自己的考试目的是正确的么?有无修订的可能?
3、能够达到这目的么?
4、比较自己的付出,为实现目的是必要的么?
请参考一下摘要认真回答以上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你以后的几年的生活和命运。
摘要:
1、 CPA考试已经成为整个会计群体关注的考试,不单纯是一个CPA行业入门考试。
2、绝大部分人考试有明确的目的,且不止一个目的。
3、不同地区、职务层次、性别的人在考试目的方面有较多的区别;
4、通过CPA考试,平均需要近4年的时间投入,每年投入811元直接费用。
5、达到考试目的的人是多数,但只有少数人认为考试的收获大
6、约50%的人因为考试难度等原因放弃或准备放弃考试。
很多人为了找工作或者为以后的提升而选择考注会,很多人考完了注会的人说这个考试付出的多收获的少,不要因为别人在做什么而做什么,更不能因为别人说了些什么而左右自己,要自己判断该不该考,自己可能的收获与付出比是否值得。
如果你仔细思考过上述问题后觉得还应该考注会的话,那恭喜你上了这条贼船,剩下只有义无反顾,剩下的只有呕心沥血,其实注会并不难,只要你努力到了一定程度,就过了。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尤其是那些以前并没有学习习惯为了考试临时改变自己的人,给自己先坚定一个一定要过注会的理由吧,要用一个坚定的信念来支撑你走过这段路程,每次要放松的时候要用这个信念来鼓励自己。一个理由可以很简单,但应触及你的灵魂深处,一个朋友说他第二年再考注会一定要过,为什么?雪耻!
考注会之前你要坚定的是这种觉悟,这分觉悟要能够持续几年,因为注会不算太难但是内容很多的,如果不改革成一年考两次的话,就新制度来说三年能过注会的就是牛人了(第一阶段2年第二阶段1年)。不要考了几次,累了倦了就放弃了,要么就努力去考,要么就别考了去享受生活去,对这件事一定要有强硬的态度,人生短短几十年,别在这上和自己的愉快的生活过不去…..
每个人在某段时间有个信念,在别人看来是笑话,他却拼命坚持,终于有一天他会发现这是有价值的。中国股市真正赚到钱的最后只有那一小部分人, 不要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别人都在做的事很可能就是错误的,无论是准备考试还是做人,最悲哀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漫漫的路途中、在集体的盲目中迷失自己。
从雁渡寒潭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努力,很早明白的人,考进了一所好高中,较早明白的人,考进了一所好大学,后来才明白的人,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再晚,是不是还来得及……可以愉快的享受生活的快乐和悠闲但是该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不要在未来的某一天留下一个遗憾的烙印。只要你努力了,用心了,成功在等着你,考完后你会知道这句话是正确的。
做事情要有计划,所指定的计划要努力坚持下来,坚持下来了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当学习成为你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任何考试,其实我们都是可以通过的,那些成绩优秀的努力学习的人不会把学习当成一中痛苦或一项任务。
二,注会科目报考顺序:
1、关于每次报考的科目数
如果你不是特别的超越常人的努力者,也不是智商和情商同时超高者,或者你的基础不是非常好者,那么请不要同时报5科,否则很可能就是当一个250(对旧制度来说每科报名费50,一共5科)。每年一次过的5科的也就几人十几人而以,而且每科的通过率虽然不等,但是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每年报名不考试的人占20%以上)通过率单科平均不过10%左右(会计和审计一般稳定的排难度榜的前面,审计基本排第一位,经济法和税法轮流坐后两位想对容易一点,财管一般居中),可见难度之高,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老鸟和高手同新人们一起竞争,除去这些人,对一般新人而言通过率可能5%都不到。很多人一次报了好几门,但在复习时没有全力以赴,考试时仓促上阵,一门不过十分正常。因此,绝大多数的同仁,都不幸成为分母的垫脚石,与分子无缘。作为含金量十足的考试,难度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想一次性都通过(对新制度来说第一阶段是6门)你
CPA—经验分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