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 】是由【丰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
曲黎敏●如何治疗失眠?
◆从头到脚放松法
这里我提供给大家一个消除失眠的方法,叫从头到脚放松法。
首先我们躺在床上要先放松头部,从头发开始,放松头发,然后放松眼眉(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常会发现,刚才的眉头都是紧锁着的)。眼眉放松后做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然后再慢慢地放松肩膀。我们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就是肩膀,这个部位经常是抽紧的,现在我们要让自己的肩膀有意识地放松。再然后是心、肾……就这么一直想下去,想到最后,每一根手指头和每一只脚指头就都放松了。一般没等你想到脚呢,就已经进入到睡眠当中了。所谓的睡眠一定要先睡心,你要先让心能够静下来,心能够先睡下。那么身体才能够听从心的安排,才能够睡下。
◆心肾相交法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宫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假如我们晚上坐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五官为五脏之官
中医认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故有“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之说。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来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五官的关窍必须保持时刻通利,它们的功能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肺和则鼻能知臭香”,意思就是如果肺气很好的话,鼻子才可以闻到五味;“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意思是心气和,舌头的分辨能力才会特别强,舌头才可以尝出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是说如果脾气很好的话,人的口方能感受到五谷的味道,有食欲;“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是说肝气正常的话,人的眼睛才可以看清楚各种颜色;“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是说肾气很好的话,人的耳朵就能听见五音。《黄帝内经》上还有“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就是说五脏六腑如果有病变,就会造成七窍不通,甚至会积聚成痈、成癌。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眼病
眼睛的主要疾病有几种,下面我们一一解析。
◆眼泪汪汪
眼泪汪汪是由于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眼泪汪汪在面相学里称为“含情眼”。比如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总是眉目含情,眼泪汪汪的。这类人的肺气不足,而肺主通调水道,肝也主水道,那么肝肺功能虚,输布和肃降的能力就弱,导致水气总是壅在上面,或者水道老收不住,这种人就会总眼泪汪汪的。
◆迎风流泪
有的人会有迎风流泪的毛病,他们只要一遇到风就会流眼泪,这是属于肝经不能收敛所致。
◆眼干
眼睛发干是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的象。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容易发脾气,爱发无名火。
◆眼外凸
眼睛外凸也是眼病。我们常会看到眼睛往外凸的人,这种人一般眼压并不高,大多与饮酒过度有关,也是肝经收敛不住的象。这种人脾气大,爱发火,比较争强好胜,有此症状的女性很多还会得甲亢。
◆眼袋
有的人眼下总是有厚厚的眼袋,这其实是一种水肿。眼下这个地方是小肠经所经过的,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靠手术的方法治疗眼袋当然可以去掉一些,但由于真正的内在的原因是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眼袋问题,还是要去治五脏六腑的病。
●眼睛的保养方法
◆熨眼法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这对眼睛的休整很有好处。
我们还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变得更灵动。我们观察一下不同年龄人的眼睛就会发现,小孩子的眉眼特别灵活,而人的年纪越大,眼睛就越不灵活,甚至经常两眼发直。这是因为人岁数越大神就越弱,五脏六腑的功能也渐渐衰退,眼睛就丧失了神采,运动也不灵活了。所以眼睛的问题一定要从五脏六腑去治,当然平时也要注意多活动眼睛。
◆后眼按摩法
在我们的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里就是“后眼”。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呢?正是后眼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后脑勺长眼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经常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
如果后眼这里鼓起来了,说明眼压太高了,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压力一释放,眼睛马上就清亮了,还可以经常按摩。按摩时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闭上眼睛。闭眼按摩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耳朵的保健
走耳朵的最重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另一条是胆经。
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意为耳朵后边、耳朵前面和耳朵里边都是有三焦经经过。而肾开窍于耳,所以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也有关系。
耳朵的病还跟胃气虚有关,有胃病的人要防耳病。为什么胃不好耳朵也会出现问题呢?《黄帝内经》里有:“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是许多经脉所经过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的饮食节律不好,通常就会得胃病,胃气不足,水谷精微就不能转变成正常的营养,那人体的经脉就得不到滋养,血脉都空虚了,耳朵自然会出问题。
耳鸣在临床上不太好治,难点在于这关系到肾精的问题,而肾精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就是说,治疗耳鸣应该去补肾精、补元气,但这不是短时间能补得起来的,你消耗了多久,就得用多长的时间去弥补,花费的时间会很长。
还有一个问题也会导致耳病,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乱服药的情况。所有的药之所以会产生作用,不管中药西药,都是通过一个步骤来调动元气,真正治病的不是药,是元气,而药不是元气。人不是吃了药就补了元气,就可治病,而是通过药来调动元气,让元气发挥作用来恢复脏腑的功能,所以只有当元气充足了才有可能恢复脏腑功能。这个基本道理清晰了,用药才能有把握。
所以,药实际上都有调元气的作用。如果吃药不当,首先损伤的是肝肾,因为肝肾同源;而一旦损伤了肝肾,就有可能造成耳朵的损伤。而且一旦出现耳病,如果在三个月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的话,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治。这一点是目前中西医对耳病的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
耳朵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另一种是耳聋。在中医里,三焦经和胆经都是少阳,少阳是阴阳交通的枢纽,阴阳交通不利,就会出现耳病,所以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那么像耳鸣这样的病症就肯定跟阳气有关。《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大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轰轰响就像耳朵里成天火车隆隆开过,这是实证,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耳朵呢?
中国古代耳朵的保养方法有三种,都属于心肾相交法,就是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顾名思义,需要心肾相通。耳朵里面的孔窍是肾气的代表,所以这是肾的一个外现。心,主要是用到心包经上的劳宫穴,用该穴来代表心。等我们后面讲到手的时候会说到,我们手臂靠身体的里侧正中线走的是心包经,中指的指尖就是心包经的井穴。我们将手轻轻半握拳的时候,中指指尖井穴所指的手掌的部位就是劳宫穴。
在中医里,穴都是空的地方。耳朵里面有一个道教养生的要穴――听闻穴,它是不可以用针刺的。我们用几个方法来达到锻炼它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人体的劳宫穴是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个火穴,像我们肚子疼了,马上就不自觉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劳的。
鸣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地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地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按摩完了以后,猛地将手指拔出来即可。
这里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动作都要以不受伤为原则,就是说动作要轻、要柔、要缓,指甲也一定要剪得很干净,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耳朵里边的听闻穴,千万不要伤到耳朵。
◆心肾相交法三:手心搓脚心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