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美育总结.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大学美育总结 】是由【xx】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美育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大学美育总结
大学美育总结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大学美育(音乐课)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节:音乐的奥秘
一、音乐是什么

广义: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节奏、音高、音色
——乐谱
二、节奏

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亦指一个音发出后所占有的实际时间。
特别关注:
:
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又称拍子。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称节拍为板眼。
二拍子:三拍子:
:
速度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常见的速度标记:慢板、中板(或行板)、快板、急板。
第二节
旋律
:
人类心理对音符基本频率的感受。
:
A
。大多数人都是相对音高。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由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调性。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音乐风格。
:
由一系列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
旋律在进行中会出现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叫做旋律线。
在乐队中常见的演奏旋律的乐器有:二胡\竹笛\小提琴
: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第三节
多彩的音色——中华民族器乐

,古琴的名曲有《流水》、《梅花三弄》等
《琵琶行》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琵琶音乐的高度成就。,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作品有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两首丝竹合奏曲。代表作有:《良宵》、《病中吟》、《空中鸟语》、《光明行》、《月夜》、《烛影摇红》、《歌舞引》、《改进操》等等
《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二胡作品。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作品。
:请查阅资料,说明古筝和古琴的区别。
模拟练习题:
一、填空题:
、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_______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答: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答:节奏、音高、音色

答:感觉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________。
答:音乐风格
二、判断题
,他们常用的标准音是C。
答:错。应该是A。

答:错。这是五声音阶
。因此,它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是欧洲人发明的。
答:错。中国人发明的。
三、论述题
:请分析下列两首作品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类型,并说出其及调式特点?并分析乐曲的速度与音乐情感的关系。
《小白菜》答:第一首是西洋(美国《音乐剧》插曲)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第二首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第二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没有“4”和“7”两个音。而在第一首是七声调式。
两首作品都使用舒缓的速度演奏更为贴切。(感受部分,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你认为它通常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为什么?选择这种拍子有什么优势?你能举出一首常见的进行曲吗?
答:进行曲大多是二拍子的(或偶数拍子,或2/4,4/4拍)。因为进行曲常在行进的时候使用,二拍子一强一弱的律动,更容易使行进队伍的步伐协调统一。《义勇军进行曲》。(或《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切记以进行曲三个字结尾)。
?你能从乐曲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答案:首先,这首作品是二拍子的乐曲。(提示:注意数小节线里一共有几拍,特别注意关注表示一拍的音符。如:这一个小节里有两个四分音符,每个音符一拍,共两拍。)从乐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书法
一、隶书
1、意义: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
“虫篆者小学之所宗,草隶者士人之所尚。”——(唐)李嗣真
2、标准:蚕头燕尾,形体偏扁,笔画上钩
3、发展:形成于战国中晚期,成熟于两汉,规范的隶书产生于桓、灵之际,此后衰落。至清,出现第二个高峰
二、楷书
1、名称:章程书(钟繇)真书、楷书
2、基本原理:
(1)点画形态永字八法: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努)、勾为趯(跃)、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2)基本结构原理:平正、匀称、主次分明、参差错落、橫平竖直、相背立势、穷插合度、3、代表作及风格
冥石书/行狎书/章程书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
王羲之《乐毅论》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
南梁《瘗鹤铭》
魏碑《中岳嵩高灵妙碑》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
北齐《泰山经石》
三、行书
一、行书名称以及基本原理
1、名称:行狎(押)书
2、主要特征:
(1)、真草之间,运用灵活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诸遂良《雁塔圣教序》
薛稷《信行禅师碑》
颜真卿《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杨凝式《韭花帖》
赵孟頫《三门记》
•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2)、适用于时传情达意
或君长告令,公务殷繁,可以应机,可以赴速。或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独笑,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3、书写特点
1)
2)
3)
4)笔意灵动,情趣多端
笔形多变,饶有趣味
以转为主,转折兼用
有轻有重,节奏分明5)
6)
7)
8)有直有曲,刚柔相济
中侧兼用,变化多端
体势多变,造型丰富
正欹相谐,适时夸张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诗卷》
二、历代行书名作赏析王羲之《姨母帖》《兰亭序》(神龙本)《丧乱得示二谢帖》
唐怀仁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
传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欧阳询《梦奠帖》
陆柬之《文赋》
颜真卿《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苏轼《寒食诗卷》
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米芾《竹前槐后诗卷》
蔡襄《扈从帖》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滕王阁序》
董其昌《书东方朔答客难诗卷》
王铎联句
八大山人《千字文》
王文治《论书立轴》
刘墉行书手札
吴昌硕《赠霞峰诗》
白蕉《食蟹诗并致鹓雏先生札》
郭沫若行书横披
启功行书横批楷书
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
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
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爨宝子碑》《爨龙颜铭》
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始平公造像记》《元怀墓志》
初唐楷书四大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
n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此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推崇。明代书家以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享名最盛,
电影的产生
“视觉暂留”原理
l
l十七世纪时,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重要现象。
1824年,英国的彼得·马克·罗格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指出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正是由于人眼的这一特性,才有可能在视网膜上组合形象的运动。
l
l
l
l
l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真正的电影终告问世。
1927年10月6日,美国第一部声画同步的有声片《爵士歌王》问世。
1935年,美国拍摄了第一部三色(红、蓝、黄)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亦称《名利场》)
在电影史上,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
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发表《上镜头性》论著。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
电影剧本
l电影剧本的出现晚于电影自身。也不是有了电影,随即就有电影剧本。作为游艺节目的早期电影,根本没有剧本,它是一种即兴创作或演出场面的纪录。
l
l
l当电影成为一种叙述手段,能够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兴拍摄就难以掌握全部的故事内容,于是导演就把事先构思好的故事内容写成大纲作为拍摄的提示性文字,大概就是电影剧本创作的开端。

大学美育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