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日寇的主战兵器
1941年11月11日,日本侵略军对设在山西省黎城县的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发起全线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负责防守黄崖洞的我军指战员沉着冷静,凭借地势和巧妙的布放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午12点,日军再次向天险瓮圪廊发起集群冲击时,从瓮圪廊陡崖上飞出120多枚长尾巴的飞雷,崖下的日军被炸得丢盔弃甲,丢下20多具尸体退了下去。
事后,有日军老兵回忆,黄崖洞的长尾巴飞雷与一般的木柄手榴弹不同,飞得远,落进人群后立刻就炸,哀叹八路又有了新式武器。其实,这种让日军印象深刻的长尾巴飞雷,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而是从工农红军时期就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麻尾手榴弹。
边区造的木柄手榴弹
手榴弹,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根据地民兵最主要的杀敌武器之一。根据地军民主要使用的是自行制造的木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的原型,是巩式小型木柄手榴弹。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便接触到了德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卵形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一部分中国兵工厂开始根据德制17式手榴弹仿制使用缓燃拉发引信的木柄手榴弹。到20年代末,中国各大兵工厂几乎都开始制造木柄手榴弹,但各厂产品设计却大不相同,宁式和济式是将卵形手榴弹装上木柄,巩式、晋式手榴弹则以德国的24式木柄手榴弹为原型仿制而来。
然而,德制24式手榴弹并不适合中国军队,其长达356毫米,全重近600克,对亚洲人而言显得太长太重,携带和使用均不方便。为此,1939年,国民政府兵工署专门设计了一款小型木柄手榴弹,将全长减为245毫米,弹径等也大幅度减小,装药量从170克降为50克。不过不再混合硝酸钾,而全部改为压实的TNT炸药。这样一来,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大幅提升,破坏力却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据后来在八路军军工部担任过手榴弹技师的石成玉回忆,他1937年在河北邢台的七里河里捞出了不少国民党溃兵丢弃的木柄手榴弹。通过自行拆解,详细了解巩造手榴弹的结构。然后以三块钱做本钱,用巩造手榴弹的弹体装上新的黑火药、引信和木柄,拿出去销售。按他的计算,不算铸铁弹体,每枚手榴弹的成本是五角钱。很快,石成玉就带着妻子和弟弟一起建立起一个秘密的手榴弹制造厂,每天能制造40多枚手榴弹,提供给附近的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
虽然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和各部队都很重视军工生产,但能生产手榴弹的炸弹厂却在1938年才建成。1938年初,129师骑兵团和115师唐支队分别建立了南宫武村和平顺岳两处炸弹厂,每月可生产1300枚木柄手榴弹,但远不能满足部队的作战消耗。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各部队只能一方面通过收集国民党溃兵的武器来满足弹药补给,另一方面动员游击区周边的工匠参加军工生产。
在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的动员下,石成玉来到根据地开办手榴弹工厂。据他回忆,八路军部队有时甚至连买手榴弹的钱都拿不出,几次向他赊账购买手榴弹,但后来都还上了,而且还给他送过小米和煤。最重要的是,八路军打的是日本鬼子,这让他对这支部队十分向往,很快成了八路军的军工技术人员。这一时期参加八路军的还有后来被誉为
“火工品外科医生”、并被评为总部军工部劳动英雄的教逢春等一大批优秀的军工技术人员。
随着柳沟铁厂、杨家庄炸弹厂、良沟炸弹厂、壶关杨威炸弹厂等一批弹药厂的建立,小型木柄手榴弹的产量也大幅增加,逐渐成为了人民军队的招牌装备之一,抗日军民习惯把其
打击日寇的主战兵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