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doc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2-0-01
小儿疝气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儿在剧烈活动或者哭闹之后,其腹股沟处会产生可复性肿块,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1]。对于该疾病临床上多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本文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儿30例,分别对其以常规手术方法与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疝气患儿。将所有患儿通过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并将这两组分别利用观察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儿有15例,在这15例患儿中全部为男性,患儿年龄在1~8岁之间,±;对照组中有15例患儿,本组中亦无女性患儿,患儿年龄大小处于1~7岁之间,±。这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两组患儿之前有可比性存在。
方法
在进行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其阿托品,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中患儿以小切口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使患儿取仰卧位,对其腹股沟进行消毒,于其腹股沟韧带的上侧对其行切口,切口长度大约为1cm,将皮肤切开即可,然后对其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同时对其肌腱膜进行分离,并对其行切口[2]。对睾肌以及精索膜进行充分分离,将病灶部位精确锁定,然后将病灶及其周围组织仔细剥离,利用1号丝线对病灶部位进行结扎。对患儿进行止血,然后将精索恢复到原位置,以止血钳对切口进行止血,利用无菌纱布对切口进行包扎[3]。在手术完成之后,利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5d辅助治疗,防止手术后发生感染。对照组中患儿以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其取仰卧位,对腹股沟消毒,顺皮肤横纹对其行切口,~,对皮下组织充分游离,使精索显露,确定病灶部位,将疝囊切开,使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分离,以1号丝线结扎。
统计学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并以t进行检验,以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在本次研究中以P<。
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效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
在手术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观察组中患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两组患儿之间的具体比较情况如下表:
小儿疝气是现代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儿科疾病,该疾病发生时于患儿阴唇或者阴囊的上方会有明显包块形成,按压包块使其能够向腹腔内回纳,患儿一般无不适感存在,但是当病情发展时,会导致肿块下坠,对患儿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其有腹胀气、下腹部坠胀、腹痛、便秘以及吸收功能较差等临床症状存在,对疝气进行挤压可能会造成患儿阴唇或者阴囊发育不正常,使患儿有行走不便等临床症状存在,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应对其进行及时治疗[4]。
从目前情况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