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枯竭下人类的生存
水的运动一直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对象。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认为,海水渗透到岩石缝隙中,又通过地下通道渗入淡水中,最后才出现在地面上。继达?芬奇之后,皮埃尔?佩罗于1721年在巴黎出版了《论水的起源》,他基于古代文献提出的假说,对水循环进行了首次描述。他认为,海水从海面蒸发,在雨水中凝结,又在能向地下渗水的地面中聚集,最后从不透水的岩床中涌出形成河流。
水是蓝色的宝贝,但绝大部分都是咸水――地球上97%的水资源都不能饮用。也就是说,你手中的一捧水,就是仅仅占水资源总量3%的淡水,但是,你捧起的却是生命和文明。
淡水资源大部分被冰封在南北极的冰川中,或者存在于人们无法触及的地下蓄水层中。据估计,在地球所有的水资源当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只有不到1%。
我们所能得到的水是在降水中捕获的。这是水循环中的一部分。在循环过程中,水从海面和湖泊蒸发到大气层中,形成云朵,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下。据估计,每天降落的淡水有30万亿加仑()。然而,大部分不等我们有机会获取就回到了海洋,大概只有1/3是我们可以得到的,而洪水和难以利用的河流又减少了其中的份额。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大幅攀升。人口增加推动消费品需求上涨,进而导致粮食需求的激增,这是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学者估测,公元1700年时人类年用水量为1100亿立方米;300年后,也就是21世纪伊始,年用水量达到了5万亿立方米。
这样的对比听起来令人惊恐,但是,发达国家的用水其实是在逐步减少的。全世界的洗衣机耗水量下降了,钢铁、汽车等产品的生产耗水量下降了,同时发达也在提高。美国人均用水量从1980年起开始减少,到1995年减少了10%。
所以说,一方面随着使用水资源的领域增多,现代文明用水量大大超过了之前的所有文明,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控制这种消费。但是,用现代话说,文明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品牌。人口共计有26亿的中方面追赶西方世界,这对于水资源利用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前研究表明,全球到2035年就将用光所有可利用的地表径流。联合国认为,自2020年起我们就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匮乏。
从数据上来看,澳大利亚属于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幸运群体,英国水资源不足,而美国水资源供应相对充足。所以,澳大利亚南部墨累河畔的人们很“幸运”――干旱将这条河流变成了一条细流,无法注入海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一下欧洲人在澳大利亚的定居模式:几个大城市间是大片空白,这就显示了在这块土地上水资源是匮乏的。这个国家之所以在数据上看起来水资源丰富,是因为其北部有着大片的热带雨林。
关于英国,黑色雨伞是伦敦的一个象征。把英国和雨联系在一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这里很多地区都雨水充沛。从英国各个独立的行政区来看,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并不缺水。再从伦敦各个地区来看,大多数区域都极其湿润。之所以在数据上把英国划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是因为英国东南部人口集中,而这些地方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可以说,英国存在水问题,但他们比澳大利亚人口密集区的人要幸运多了。
至于美国,仅仅拿出一个水资源供应量的数据是毫无意义的。纽约、佛罗里达、新奥尔良和拉斯维加斯各自的水资源需求量相去
水资源枯竭下人类的生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