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货币政策为何会失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货币政策为何会失效?
近来,有两个事情值得关注,一是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纷纷呼吁要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二是央行官员公开表示我国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阱即企业活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大量增加,普遍出现持币待购现象。按照“流动性陷阱假说”创始人凯恩斯的解释,一旦出现流动性陷阱,则意味着货币政策失灵。

失灵,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时期内失效。为什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失灵了。这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个原因:货币政策本身的局限性;过度使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操作不当。
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币值稳定,在此基础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等其他目标,这是货币政策的“初心”。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且长期过度使用并形成路径依赖时,会带来严重后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
货币政策本身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性表现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中性的,即货币增长在短期内会通过增加人们的名义收入和增大企业的购买力,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货币供给增长除了拉动物价上涨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此外,货币政策具有“绳子效应”,即货币政策在紧缩时效果明显,而在扩张时效果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央行能否掌握改变经济主体预期的主动权。当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减少货币投放和贷款投放,控制了购买力,使物价上涨的压力减少,人们预期被强制改变,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能较快得到体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都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后一年以内就得到了控制。
但是当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时则不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M2的增长率一度达到30%多,利率也降到最低水平,但是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直到2003年我国经济才出现好转。其原因在于,增加贷款和货币投放虽然能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但是当人们对未来的投资收益和收入增长预期仍旧悲观时,投资和消费都不会明显增加,此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回升。有时,一再放松的货币政策反而给经济主体提供了“经济依然没有好转”的信号,强化了人们的悲观预期和持币待购心理,从而使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难以显现。
尽管货币政策存在局限性,但是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宏观管理当局最倚重的调控工具。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对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截止到2012年,%并且持续了30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
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更强,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所致。例如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前,我国金融结构严重失衡,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金融占绝对优势,而以股票、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金融占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货币投放,货币政策也就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了发展中国家通行的模式和路径依赖。但是过犹不及,长期过度依靠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会带来通货膨胀、产能过剩,抑或两者并存的棘手问题。
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往往造成货币泛滥,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在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主导下会产生大量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结果一方面导致供求失衡,产能过剩,另

货币政策为何会失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