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是由【guoxiachuanyue00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本课程内容:上篇中国部分
一、前言
二、中国古典室内设计
三、中国近代室内设计
四、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下篇国外部分:一、国外古典室内设计风格
二、国外近代室内设计风格
三、国外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参考书目:
(美国的约翰•派尔)
刘森林)
霍维国)
《世界室内设计史》《世界室内设计史略》
《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杨冬江)上篇中国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
《中国室内设计史》
绪论
隋唐五代时期
室内设计(空间环境)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室内设计的萌芽与发育——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室内设计的雏形———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发展(发育)——魏晋南北朝时期室内设计格局的形成室内设计格局的成熟——宋辽金时期传统室内设计的完善与终结——元、明、清近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发展与繁盛第一章绪论
一、室内设计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重要历程
三、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及授课学时
一、室内设计的重要意义
1、室内设计专业的成立
2、学习室内设计的重要意义
(1)是什么
(2)为什么
(3)为了什么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重要历程
(一)中国历史的进程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重要历程中国历史的进程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中国室内设计的重要历程:
1、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原始社会——明清)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史经历了两个转折、三个高峰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室内设计(1840——1949)中国近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是,中式风格的发展与延续,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萌芽即西风渐进。
3、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迅速发展(1949年至今)室内设计专业的独立,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飞速发展,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室内设计风格所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下的绿色生态设计,将成为21世纪中国室内设计探索与追求的方向。
三、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1、室内外空间的关联性
2、室内空间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3、装饰与陈设元素具有综合性
4、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
5、装修与装饰手法上具有象征性
6、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
四、国外室内设计风格的重要历程(一)古典文明——希腊与罗马(二)中世纪时期——拜占庭、中世纪
(三)文艺复兴时期
(四)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
(五)新古典主义与复古风格
(六)工业革命与维多利亚时期
(七)新艺术运动与维也纳分离派
(八)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
第二章室内设计(空间环境)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室内设计的起源)
一、社会背景:原始社会又叫石器时代(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
人少禽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群居生活、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农业、畜牧业尚未出现。人类的审美意识处于初始的状态,有了简单的人体装饰。新石器时期:
人类进入了半开化、半文明状态时代,学会了种植,并开始驯养家畜,能够磨制石器并掌握制陶技术。重要的文化遗址有早期的浙江的“河姆渡文化”,中期的河南“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等。
二、建筑概况与规划人类最早的栖身之处是树居、崖下和岩洞。
原始建筑:巢居和穴居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建筑
“大房子”-宫殿
庙宇—祭坛
陵墓-葬墓
建筑平面规划
1、平面形式
圆形——矩形——圆形、矩形平面杂处群体,方式有两种
三、室内空间布局
四、装饰与陈设
1、三大界面的装饰
(1)地面——夯实——用火烧过的土块做垫层——地面、墙面用白灰涂抹。
(2)墙——树枝编成——火烧的土墙面和白灰面——土坯墙(夯土墙)
(3)室内装饰:有简单的装饰图案(圆点、平行线、墙裙等,颜色多为黑、白、红)
2、纹样
(1)抽象出来并逐步符号化了
(2)属于纯装饰而无具体内容的几何纹样,具有巫术和图腾的含意。
3、陈设原始社会的工艺品以实用为主,它们都不以室内陈设的面目出现,表现为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器物。但是它们被置于室内,客观上也具有陈设的意义。并为以后的室内陈设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1、陶器2、漆器3、茵席
第三章室内设计的萌芽与发育——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进入文明时代
一、社会背景奴隶社会阶段,又是青铜时代,西周的版图已近我国现今版图,西周是奴隶制完备与衰落时期,也是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国家巩固统一的时期。
二、建筑概况与规划
1、建筑概况:城堡、城市、宫殿、庙宇和墓葬。(这些建筑更加适合于“礼”的规范)
2、建筑平面形式
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三、室内空间布局
此时的建筑“开间”的概念已经明确,空间功能分区也更加合理。空间分隔已经有了堂、室、旁、夹室的说法,是中国宫殿“前堂后室”或“前朝后寝”的雏形。夏——堂和室在同一建筑内
商——堂和室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建筑内周——在商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筑群此时的建筑空间特点:
1、功能划分更加明确
2、与功能性质相关,分别采用了开敞式空间和封闭式空间。
3、房间比例良好,差不多2比1,。
4、突出了“堂”地位,“堂”大,“室”小,主次分明,符合功能需要。
5、回廊设置合理,不仅有保护墙体的作用,又是必要的交通面积和内外空间的过渡。
6、内外空间的关联
此时的建筑差不多都用庭院式布局,一般是两进,对称的四合院。庭院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与补充,不仅有使用价值,在心理和艺术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装饰与陈设
1室内三大界面
(1)地面、墙面都是用细泥掺和砂子、白灰涂饰过,同时墙面还以彩绘做美化。
(2)地面装饰,一般人家涂黑色,天子涂红色。
(3)木构件有彩绘、雕刻。(此时的建筑可以明显的划分为台基、屋身、屋顶)
2、纹样
1)、自然界中实有的现象
2)、自然界中实有的生物
3)、现实生活中实有的器物
4)、看似动物但现实中却不存在的神秘纹样。
3、陈设
1)、陶器、漆器、织物(绢、纱、罗、锦缎和刺绣)。
2)、铜器:多为礼器,是通民神用的。
3)、照明:烛
4)、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一、社会背景
1、奴隶制度走向消亡——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和巩固时代。
2、由青铜器——铁器时代
3、社会处于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各自称王称霸的时代。
4、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教育普及,学术讨论很浓,阴阳、法、道、儒、墨百家争鸣,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军事、文学、医学、艺术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二、建筑概况与规划
建筑概况
1、宫殿大多数为高台建筑,重要的均布置在中轴线上
2、斗拱应用普及
3、屋顶(宫殿)几乎全用瓦
4、园囿观念形成,以宫苑结合的方式建造皇家园林的做法形成风气。
建筑平面规划平面形式:平面形式多样。
三、室内空间布局
1、住宅出现“一堂二内”的雏形
2、建筑内外空间的关联
(1)回廊和庭院式布局已普遍
(2)高台建筑与廊榭相通,互为补充,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成为显示身份、夸耀霸权的象征。
(3)园囿,不论以宫室为主还是以园囿为主,内外相通接近自然。
(4)造园,人们不以简单的栽植、观鱼、游泳为满足,还力求使园中的空间组织更加有秩序,更加有美感。
四、装饰与纹样
室内三大界面
1、地面:出现铺地地花纹砖
2、木结构由平涂到彩画
3、壁画:不再纯粹是装饰,具有了教化功能。(天文、地理、山川、鬼怪、神灵、圣贤等)
4、斗拱:斗拱更加完善、装饰丰富
5、纹样:主要体现在建筑构件瓦当上。
陈设与家具
1、铜器
2、织物(出现了分隔空间的帷幔)
3、漆器:已经成为室内的家具、陈设和用具,工艺有嵌确骨和贴金工艺。
4、灯具:铜灯
5、盆栽
6、家具: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卯使家具有了更坚实合理的结构。几:玉几、雕几、漆几、案等
屏风:装饰考究,雕刻、彩绘等床、凭几、箱、案、架等
第四章室内设计的雏形———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迎来第一个高潮
一、社会背景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
统一的国家。
秦灭亡后建立汉朝,汉朝历史40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历上第一个强大、兴盛而又统一的国家。
二、建筑概况:
秦朝的宫殿、长城和陵墓。
汉朝在袭承秦制的基础上又有所新的发展:园林建筑、寺庙、官署、粮仓、祠堂及亭、榭等。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
1、类型丰富
2、充分掌握夯土技术、木结构技术成熟、楼阁建筑增多。
3、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方式基本确立“三段式”。
4、建筑规模宏大、群体布局受重视、讲究均衡、对称、重视、自然与人的关系。
5、色彩与装修、建筑与绘画、雕刻工艺相结合,显示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6、汉朝末期兴起一批佛教建筑。
三、空间组织:
1、平面形式建筑特点主要靠体量大小和装饰繁简来体现。
2、内部空间组织
1)一般住宅
“一明两暗”3开间房的特点:
1、面积利用比较充分,使用合理
2、将公开与私密空间划分开,基本满足分室的要求
3、容易获得良好的通风和日照
4、可以向两侧延伸,组成院落
5、最适合我国的木结构体系
2)大型宅第一般布局为前后多重院落,总体均取“前堂后室”的格局。
3)宫殿一般以宫殿为主,附以园林或主体为园囿,内建殿堂与宫殿。
3、内外空间的关联
1)虚实转换:外实内虚、内实外虚、自由式
2)远景近借
3)天地相应
四、装修与装饰
1、界面装修墙壁:夯土与土坯混用(抹灰分三层进行)、壁画、画像砖与画像石。地面:普通做法、用砖铺地、黑红两色漆地、铺地毯。
柱面:色彩或金银珠宝来装饰木构件,如藻井、梁枋、柱、斗拱、门窗等。
五、家具与陈设
人们依然席地而坐,因此秦汉是低型家具地高峰期。
1、茵席类
2、床榻类
3、几案类
4、箱柜类
5、屏风类(坐屏、床屏、折屏)
六、陈设:铜器、金银器、漆器、陶器、灯具、织物
七、纹样:
1、几何纹、自然纹、动物纹
2、文字进入装饰或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图案结合,开辟了
装饰纹样地新领域。
3、构图更加严谨、图案匀称、主次分明,更加图案化,复合形式美原则。
八、室内陈设格局:
1、突出长幼尊卑的等级制度
2、在方向上一般以朝南方向为贵
第五章室内设计的发展(发育)
晋南北朝时期
一、社会背景汉朝灭亡后,北方形成多民族性的政权“十六国”,南方形成六朝的局面、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分裂、纷乱与复杂变革的时代,是社会最痛苦的时代。因为政治上的黑暗,必然为宗权带来光明,在汉代极受推崇的儒学受到了冲击,佛教开始广泛传播,对中国历史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反映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上。
二、建筑概况这个时期的建筑没有因为战乱而停滞,只是建毁交替中变化,当时五朝十六国之乱,西域文化流入中国,尤以佛教为盛,此时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城市规划与建筑有突出的成就(除了重建汉之长安和洛阳外)还在北方新建了许多城市如盛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平域(山西大同)等。
2、佛教建筑兴起:佛教建筑的数量迅速递增,由最初的几十所猛增至几百所至几千所几万所。这些佛寺精美富丽,在诸类建筑中成了仅次于宫殿者。
佛教建筑一佛塔一石窟(礼佛、聚会、供人瞻仰,佛堂(讲堂)、僧院。
3、园林有了新契机(由于士人阶层兴起、玄等思想和山水文学盛行)
三、空间组织
1、宫殿与民宅均沿袭秦汉形制
2、佛教建筑的空间组织
(1)中心塔柱式
(2)覆斗式石窟
(3)毗诃罗式
(4)有檐式
四、装修与装饰
一、界面装修墙、柱、斗拱(上面做涂饰):“朱柱、素壁”、“白壁丹楹”地:土、砖为主(金贴地)顶棚:顶棚的做法除平顶外还有简单的藻井、多见于石窟。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