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
Pre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ofIndustrialHeritageinBerlin,Germany
著者左琰
导师常青
副导师德李振宇
[ ]PeterHerrle
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
学校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SoutheastUniversityPress
书
内容提要
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后来居上经过短短年便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
19 , 30 、
国。这段工业奇迹造就了大批优秀近代工业建筑。作为德国工业的发祥地,柏林在工业鼎盛时
期留下的大量工业建筑遗产如今成为德国统一后城市更新中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本书论述
了在百年工业兴衰中柏林工业建筑从繁荣、闲置到再生所经历的曲折历程,通过对城市工业历
史及其建筑的发展轨迹的回顾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力求寻找出影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发展
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柏林在建筑保护法规、文物管理政策、建筑保护技术和低能耗改造措施等
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工业城市的保护和再生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书为研究柏林近代工业历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依据,可供城
市规划、建筑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和建筑设计等专业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CIP)
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左琰著
/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 · · /
赵和生主编)
ISBN9787 564106263
德左工业建筑文化遗产
Ⅰ. ... Ⅱ. ... Ⅲ. ——
保护研究柏林
——Ⅳ.TU27
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
CIP (2006) 111104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南京四牌楼号邮编
( 2 210096)
新华书店经销兴化市印刷厂印刷
开本印张字数千字
:700mm×1000mm 1/16 : :249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册
2007 1 1 2007 1 1 :1~3000
ISBN9787 564106263
定价元
TU·78 :
凡因印装质量问题可直接向读者服务部调换电话
( , 。:025 83793928 )
序
“工业考古”是欧洲一个含义模糊的学术概念,其内涵宽泛,不但包括
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制造业的纪念物,而且可指农耕社会手工业制作的遗
产。实际上,工业文明遗产显然对应于前者,即便不宜称为“工业考古”
也罢。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上海杨树浦旧工
业区的初步研究,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其
中有许多中录,如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火力发电
厂、煤气供热厂、机器造纸厂和棉纺厂、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钢结构多层
厂房,近代最高的钢框架结构厂房以及远东最大的制皂厂等等。在知识
经济的后工业时代,杨树浦为中国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工业文明遗产,当其
像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那样获得保护性再生与更新后,将会产生震撼人心
的宏大戏剧性场景,形成事件性的都市新意象,并为后世留下鲜明的时代
烙印。
左琰是同济建筑系的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杨树
浦工业建筑遗产的调研,并且参与组织了杨树浦工业遗产保护暑期国际
工作室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海勒教授和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的帮
。 P.
助下,她克服重重困难“西行取经”,到柏林实地考察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
的保护与再生经验,并试图两相比照,反顾上海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
生问题。
她以此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从追溯德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开始,重
点对柏林近代著名市政工程和工业厂房的处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特
别是对保护与再生的社会介入层面、再生设计中的策略选择和技术运用
以及节能化改造等,进行了多视角的深度探讨。我相信,左琰博士的这篇
论著出版后,将会对我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研究起到一定的借
鉴作用。
常青
丙戌夏日于同济校园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自年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多年的工业历史为人类谱
1750 ,200
写下辉煌的篇章尽管上世纪年代已开始了世界范围的建筑遗产保
。 60
护运动,但近代工业建筑和现代建筑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这些
见证昔日城市工业发展进程的厂房对城市的意义不亚于那些年代已久的
教
《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东南大学辅导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